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陕西省饮水型地方砷中毒病区人群内外环境砷含量、病情现状及现有患者的管理服务情况,为评价饮水型地方砷中毒病区的防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 - 2020年,按照《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大骨节病等重点地方病监测方案的通知》《陕西省饮水型砷中毒监测方案》要求,在汉中市勉县,商洛市山阳县、镇安县饮水型地方砷中毒的全部病区村开展调查。了解改水降砷工程运行情况,并采集1份末梢水水样测定水砷含量;对全村正在和(或)以往暴露过高砷水的常住人口按照《地方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标准进行砷中毒检查和病情判定;随机选择5个村,每个村选择50人,采集即时尿样测定尿砷含量;同时了解现有砷中毒患者的管理服务情况。结果共调查13个病区村,均已改水,13个改水降砷工程均正常运转,水砷含量均< 0.01 mg/L;共检查12 577人,检出砷中毒患者417人,检出率为3.32%,未发现新发砷中毒病例和与砷有关的皮肤癌患者;共检测260份尿样,尿砷几何均值(< 0.001 mg/L)小于人群尿砷安全指导值(0.032 mg/L);现有的417例砷中毒患者均纳入健康管理并进行了签约服务。结论陕西省达到饮水型地方砷中毒病区消除标准,今后应重视改水降砷工程的管理,加强健康促进和现有患者的管理服务工作,巩固防治效果。

  • 标签: 饮用水 尿砷 地方性砷中毒 消除
  • 作者: 周蓉 李晓茜 范中学 崔成宝 白爱梅 邓英 卢美璇 郭雄 王溪 宁玉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地方病研究所 国家卫健委微量元素与地方病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1 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地方性氟砷中毒防研室,西安 710003,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地方性氟砷中毒防研室,西安 710003,陕西省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康 725000,陕西省汉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汉中 723000,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地方病研究所 国家卫健委微量元素与地方病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1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陕西省燃煤污染型地方砷中毒病情变化、改良炉灶使用和健康相关行为形成情况,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方法2015 - 2020年按照《陕西省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监测实施方案》在陕西省安康、汉中市的2个县、4个自然村定期开展现场调查,了解监测村基本防治情况。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每年每个村抽取10户家庭,调查炉灶使用及健康相关行为形成情况,抽取其中5户家庭,采集煤样并按照《煤中砷的测定方法》(GB/T 3058-2008)进行煤砷含量测定。对监测村内高砷煤暴露人群按照《地方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标准开展病情调查,每年采集30名成年砷中毒患者(男女各半)即时尿样,采用《尿中砷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三乙醇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28-1996)测定尿砷含量。结果共监测240户家庭,其中2018 - 2020年病区监测家庭改良炉灶质量合格率和正确使用率均持续维持在100.00%;清洁能源使用率由2015年的75.00%(30/40)上升至2018 - 2020年的100.00%(40/40,χ2趋势 = 25.5,P < 0.001),73.75%(177/240)的家庭使用多种清洁能源。2018 - 2020年玉米、辣椒的正确干燥、储存和加工前淘洗率均持续达到100.00%(40/40)。共采集病区煤样120份,煤砷含量为(118.09 ± 57.91)mg/kg,范围为16.70 ~ 280.94 mg/kg。砷中毒患者检出率由2015年的6.34%(231/3 646)降至2020年的2.90%(109/3 754,χ2趋势 = 121.8,P < 0.001),未检出皮肤癌及鲍文氏病患者。共采集尿样720份,尿砷含量几何均值为0.038 1 mg/L,范围为0.000 5 ~ 0.312 9 mg/L。结论陕西省燃煤污染型地方砷中毒病区病情达到国家消除标准,改良炉灶质量、正确使用率和清洁能源使用率均提升,健康相关行为基本形成,防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 标签: 砷中毒 改炉改灶 尿砷 监测
  • 简介:摘要2019年3—5月对上海市长宁区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9名代表实施专题小组访谈。访谈地点为各单位会议室,每家单位访谈持续时间在30~90 min,访谈结束后对访谈相关资料进行编码、归类、精简,梳理出各访谈主题。结果提示,社区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目前存在以下问题:对疾病相关临床指南等知识更新不及时;缺乏合理用药的统一规定;培训内容或形式与社区需求不匹配;心理、营养等相关培训无法转化成生产力。对继续医学教育提出如下诉求:建设疾病临床指南数据库;提供合理用药的信息化支持和指导;根据社区需求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提供心理、营养等方面的培训支持;增加科教研、健康管理等其他培训。社区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面临来自知识应用者、知识输出者、政策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有待优化,而这些可以通过加强沟通、及时跟进受训者需求,针对不同类别的培训内容建立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建立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

  • 标签: 全科医生 继续医学教育 需求 访谈
  • 简介:摘要对2020年12月成都市农村地区一起由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引发的本土聚集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感染来源和病例传播链。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要求,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大数据技术、视频图像调查、基因测序等方法开展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病例调查及传染源追踪溯源,分析其流行病学关联并绘制传播链。2020年12月7—17日成都市共确诊COVID-19本土病例13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其中12例(85.71%)有成都市郫都区太平(P区TP村)村院落的居住及活动史。P区TP村毗邻辖区指定的入境人员隔离酒店,该酒店11月8—28日入住了一批尼泊尔入境人员,且在隔离期间有5例隔离者陆续被检出SARS-CoV-2核酸阳性。通过基因测序比对,本土病例与同期尼泊尔输入病例同源,为L2.2.3分支(Pangolin分型为B.1.36),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溯源线索,本土指示病例可能是由于接触隔离点生活垃圾而致感染。综上,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入境人员隔离点生活垃圾的规范管理是预防发生本土关联病例的关键环节,而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哨点监测是疫情早发现关键,多部门联合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基因技术的运用是现代传染病疫情调查溯源的核心环节,各地亟需加强隔离酒店管理,降低发生本土关联病例风险,同时加强农村地区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地区疫情早期监测预警能力。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聚集性疫情 溯源调查 农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