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无下肢症状的髂静脉压迫人群的髂静脉压迫特征分型。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腹部或下腹部MSCT增强扫描中发现存在髂静脉压迫的200例无下肢疾病症状受检者,其中男92例、女108例,年龄18~92岁。分析受检者的左、右侧髂静脉的压迫类型、压迫点个数、最大压迫部位及发生率;测量最大压迫部位髂静脉短径、面积、近远端1 cm髂静脉面积、压迫范围、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的夹角,计算最大压迫部位髂静脉狭窄率。应用SPSS 25.0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指标:(1)比较左、右侧髂静脉压迫的部位及定量指标测量值;(2)左侧及右侧髂总静脉压迫的不同年龄、性别、面积、狭窄率的差异;(3)左、右侧髂总静脉不同狭窄程度时的性别差异;(4)髂静脉压迫分型的基本特征及各型之间定量特征。结果(1)最大压迫部位:位于左髂总静脉180例、右髂总静脉56例、下腔静脉分叉处10例、左髂外静脉7例、左髂总静脉分叉处3例右髂外静脉1例;左髂总静脉受压占比(90.0%)较右髂总静脉(2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909, P<0.01),但不同年龄段(<65岁与≥65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 P>0.05);左、右侧髂静脉压迫的面积、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正交断面上左、右侧髂总静脉最大压迫部位短径分别为(6.0±2.6)、(8.3±2.8)mm,压迫范围分别为(11.2±2.1)、(10.0±2.4)mm,同侧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延长线的夹角分别为38.8°(20.2°)、17.7°(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2)在<65岁≥65岁年龄段者的女性的左、右侧髂总静脉受压面积均小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左、右侧髂总静脉狭窄程度≥25%≥50%时,男女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髂静脉压迫分型:Ⅰ型,左髂总静脉单一压迫占20.5%(41/200);Ⅱ型,左髂总静脉双重压迫,占36.5%(73/200);Ⅲ型,左右髂总静脉双侧压迫,占23.5%(47/200)、Ⅳ型,其他压迫类型,占19.5%(39/200)。各型间年龄、性别、狭窄率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压迫点个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下肢症状的髂静脉受压人群MSCT多平面重建显示髂静脉受压部位不固定,左侧髂总静脉受压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右侧髂总静脉受压,可将髂静脉受压情况分为四种类型(Ⅰ~Ⅳ型),其中以Ⅱ型左髂总静脉双重压迫最为常见。

  • 标签: 髂静脉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分型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多平面重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