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一例多囊肾并精道动力梗阻性无精症的诊疗经过,探讨该类型无精症的治疗要点。方法29岁男性无精症患者,彩超资料显示精囊囊性扩张、输精管阴囊段及盆腔段扩张,精液量0.2 ml,初诊射精管梗阻性无精症,予行双侧输精管探查并经尿道射精管切开术治疗。结果术中发现输精管及附睾管道通畅,左侧输精管往远睾端推注美蓝阻力大,予以行射精管切开,患者术后持续发热,再次行精囊镜检查冲洗控制感染。术后1年精液随访:精液量4.2 ml,无精子。结论多囊肾并发的无精症,往往为精道动力梗阻性无精症,原因是多囊肾伴随引起的精囊囊性改变、输精管长期扩张,导致精道动力缺乏,这种类型的无精症发病原因往往并不是射精管梗阻,采取射精管切开手术治疗,术后无法恢复精道正常蠕动能力,往往治疗无效。

  • 标签: 多囊肾 梗阻性无精症 精囊扩张 动力缺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医源性输尿管阴道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并行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14例输尿管阴道瘘患者资料。年龄27~69岁,平均(44±5)岁。发现阴道漏尿时间为1~29 d,平均12 d。左侧9例(64.3%),右侧5例(35.7%)。本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常规、生化、泌尿系彩超、美蓝实验、静脉泌尿系造影以及CTU检查确诊。结果本组1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用时100~160 min,平均125 min。术中出血20~100 ml。术后平均3 d拔除腹腔引流管,7~10 d拔除尿管;住院时间9~18 d,平均13 d。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个月,本组全部治愈。术后1例患者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未行特殊处理嘱多饮水保守治疗后好转(Ⅰ级);2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症状,血常规复查提示血白细胞升高,尿常规白细胞升高,予以加强抗感染治疗后好转(Ⅱ级);余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Ⅲ-Ⅴ级)发生。结论引起输尿管阴道瘘的原因主要为妇产科手术所致,对于输尿管阴道瘘建议早期诊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期手术治疗,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输尿管阴道瘘疗效满意。

  • 标签: 医源性 输尿管阴道瘘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管化经皮肾镜的病例选择和术中决策。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泌尿外科共收治上尿路结石患者364例,根据术前综合评估标准筛选拟行无管化经皮肾病例,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否留置肾造瘘管,分为无管化经皮肾镜组和传统经皮肾镜组,分别评价两组的术后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可视化疼痛评分(VAS)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经术前评估,42例患者符合拟行无管化经皮肾镜条件,根据术中评估,最终37例实行了无管化。术后两组患者的结石均清除干净。两组患者Ⅰ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424),无Ⅱ级以上并发症。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P=0.207)、术中出血量(P=0.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当天(P=0.029)、术后第一天(P<0.001)及出院当天(P=0.025)无管化组的可视化疼痛评分(VAS)均比传统组明显减轻。无管化组平均住院天数比传统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术前需从四个方面选择合适病例,术中注意四个关键操作,做到五个确认,无管化经皮肾镜是安全的,并且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 标签: 无管化 经皮肾镜 适应证 临床决策
  • 简介:摘要目的从多方面评估体外热电场治疗对男性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分析,进而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57例使用LR-2005体外热电场治疗机进行治疗的CP/CPP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前后所填评分量表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20~50岁,病程3个月~7年,其中行1个疗程治疗17例,2个疗程32例,3个疗程8例。所用评分量表包括:NIH-CPSI评分、PUF评分、VAS评分、QO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等。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NIH-CPSI总评分分别为(25.05±6.32) vs (19.54±6.16)、PUF症状评分为(10.86±4.41) vs (8.46±4.11)、PUF困扰评分为(5.35±2.88) vs (4.03±2.33)、VAS评分为(3.97±2.40) vs (2.03±1.85)、QOL评分为(4.89±1.27)vs (3.95±1.25)、SAS评分为(37.35±8.76) vs (34.00±8.14)、SDS评分为(34.41±7.43) vs (32.05±4.78),治疗后均下降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NIH-CPSI评分轻中度人数增加,重度人数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后未见特殊不适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体外热电场治疗能够有效减轻CP/CPPS患者炎症和疼痛反应,改善排尿症状,降低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有效率高,符合WHO倡导的"无痛、无创、非介入"的治疗模式,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体外热电场治疗 CP/CPPS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慢性,前列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口服抗凝药物/抗血小板的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47例接受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行MPCNL治疗,围手术期采用低分子肝素替代治疗,术后采用气囊尿管作为肾造瘘管。选取同期行MPCNL治疗的未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无凝血功能障碍的上尿路结石患者50例进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结石大小等一般情况及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血红蛋白下降值、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凝组患者住院时间较非抗凝组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予低分子肝素替代治疗,术后予气囊尿管作为肾造瘘管牵拉压迫止血,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上尿路结石患者行MPCNL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微创 经皮肾镜 结石 抗凝
  • 简介:Addison’s病,全称为慢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是由Addison最先描述并予以报道。本病最常见的病因为肾上腺结核和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其他病因有肾上腺皮质受损等。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结核是引起Addison’s病的最常见原因,占70%~80%。随着结核发病率的下降和诊治水平的提高,据文献报道,目前在欧美国家,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已成为Addison’s病的首要病因,约占75%~80%,而结核引起者则已降至20%。而目前在我国,结核仍是引起Addison’s病的最常见原因。因此,当有Addison’s病的临床表现时,我们首先应想到肾上腺结核存在的可能。

  • 标签: 肾上腺结核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 治疗 诊断 欧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