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碘是1811年由法国人库特瓦发现的,他曾从海草灰中提取钾盐,就在制取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新物质。这种物质能腐蚀铜锅和实验器皿,给钾盐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后来库特瓦将此物质成功分离,并把它交给法国化学家克莱曼和诺索尔姆进行研究。这两位化学家在没有发表任何研究成果的情况下便把这种新物质叫给英国化学家戴维去研究。

  • 标签: 元素 智力 化学家 研究成果 法国人
  • 简介:摘要迄今为止,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其已根深蒂固的深入到各个领域及行业中。尤其是在建筑领域中的运用,更是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攀升,不仅要保证设计质量,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现代建筑设计中引入中式元素,可以解决了这一问题。文章对中式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优化措施。

  • 标签: 中式元素 现代建筑设计 应用
  • 简介:宜兴紫砂花货塑器,以仿真的艺术造型闻名于世。享有很高声誉。它是自然与形态的结合,具有独特的神韵。

  • 标签: 花货 艺术特点 感悟
  • 简介:摘要:现如今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使得各类产品的生产效率提升,工业以及制造业等行业,获得革新发展的机会。自动化设备在自动化系统管理阶段,应用价值较高。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使用标准化的自动化设备生产。一些非标自动化设备在产品生产阶段,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非标自动化设备的特点,以及在生产制造阶段的技术要点,笔者将结合实践开展细致化探索,以期能够为制造业的发展奠定良好条件。

  • 标签: 非标自动化设备 特点 设计思路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内科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抽取80例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根据内科病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和一般护理;结果?80例住院病人均得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依据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使老年病人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及护理,有效减少老年病人的恐惧感,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提高救治效率,延长老年病人的生命。

  • 标签: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特点?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在高原环境下房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本文将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50例展开研究,选取的所有患者均生活在海拔3000米(3.2千米,4.2千米以上)以上的环境中。为进一步观察患者临床的特点及预后的情况,将选取的所有患者分为均等的两组,其中一组患者均为存在房颤现象的冠心病患者,另外一组患者均属于不存在房颤现象的冠心病患者。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汇总和分析,并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预后左心房内径的评分结果。结果:通过使用以上方式对选取的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对于4.2千米环境中的患者,其存在房颤现象的患者左房内的直径要比生活在3.2千米环境中的患者要高;在对存在房颤现象的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的CHADS2以及HAS-BLED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且所选患者的各个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可以将左心房内径的变化情况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 标签: 高原环境 冠心病 房颤 临床特点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两种表型哮喘患者炎症特点及小气道功能变化,为哮喘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科就诊,经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证实的46例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及42例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哮喘类别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和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发作病情严重度、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分数(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外周血及诱导痰上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干扰素γ]浓度以及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halation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 predicted,%pred)、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 pred、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流速 (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75% of FVC exhaled,FEF75)% pred、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流速 (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50% of FVC exhaled,FEF50)% pred]。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哮喘患者一般资料和A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急性发作重度+危重度患者比率[52.38%(22/42)]、未控制+部分控制患者比率[59.52%(25/42)]、CRP浓度[24.6(7.1,35.0) mg/L]高于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30.43%(14/46)、36.96%(17/46)、8.5(2.0,12.0) 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7、χ2=4.48、Z=4.76,P=0.036、P=0.034、P<0.001)。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FeNO浓度[76(54,93)×10-9]高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27(15,41)×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2,P<0.001)。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FEV1% pred[(56.13±21.51)%]、MMEF% pred[(62.03±23.97)%]、FEF75% pred[(54.42±20.49)%]与FEF50% pred[(66.89±26.47)%]均低于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68.53±29.81)%、(72.16±23.05)%、(65.38±25.46)%、(79.86±27.6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2.02、2.21、2.24,P值分别为0.027、0.046、0.030、0.027]。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血清IL-4[(49.42±24.46) ng/L]、IL-5[(104.89±43.91) ng/L]及诱导痰上清中IL-4[(44.49±19.12) ng/L]、IL-5[(95.45±28.58) ng/L]浓度均高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32.29±14.19)、(50.35±22.30)、(33.33±15.08)、(55.61±26.41)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6、7.44、3.02、6.77,P值分别为<0.001、<0.001、0.003、<0.001)。而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血清IL-13[(76.18±20.62) ng/L]、IL-17[(31.32±9.32) ng/L]、干扰素γ[(18.27±5.56) ng/L]及诱导痰上清中IL-13[(71.08±20.08) ng/L]、IL-17[(26.29±6.70) ng/L]、干扰素γ[(17.61±5.94) ng/L]浓度均低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153.83±44.53)、(55.27±18.89)、(26.46±10.08)、(120.32±28.41)、(44.99±12.66)、(23.91±7.66)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3、7.43、4.66、9.31、8.54、4.33,均P<0.001)。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型和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有不同的炎症和小气道功能特点,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早期小气道功能改变更明显。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小气道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019年12月29日至2020年3月24日武汉、上海和铜陵三地458例确诊COVID-19的住院患者。通过对咽拭子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确诊COVID-19。从病历系统中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预后特征并进行了MODS组和非MODS组的组间比较,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VID-19患者并发MODS的危险因素。结果458例COVID-19患者中(武汉226例,上海208例,铜陵24例),103例患者在病程中出现了短暂或持续性MODS。并发MODS患者男性比例较高(72.8% vs 54.6%,P=0.001),年龄较大(63.0 vs 52.0岁,P<0.001),慢性合并症较多(68.0% vs 43.4%,P<0.001),发病-入院间隔较长(9.0 vs 7.0 d,P<0.001);另外,并发MODS患者在入院时更多的出现咳痰(45.6% vs 29.9%,P=0.003)和气促(52.4% vs 19.4%,P<0.001),存在更多的各系统功能异常、细胞免疫下降和IL-6升高(9.6 vs 7.6 g/L,P=0.015),更常合并其他病原体检出(18.4% vs 5.6%,P<0.001)及全肺叶浸润(75.3% vs 57.6%,P=0.003);在住院期间,并发MODS患者需要更高比例的综合性治疗,病死率高达66.0%。COVID-19患者并发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入院-发病间隔>7 d(OR=2.17,95%CI:1.11~4.22,P=0.023),气促(OR=3.19,95%CI:1.60~6.37,P=0.001),淋巴细胞<1×109/L(OR=2.67,95%CI:1.31~5.46,P=0.007),尿素氮>7 mol/L(OR=6.27,95%CI:2.80~14.08,P<0.001),降钙素原>0.1 μg/L(OR=2.48,95%CI:1.20~5.13,P=0.014)和C反应蛋白>10 mg/L(OR=3.92,95%CI:1.41~10.89,P=0.009)。结论并发MODS的COVID-19患者病情更重,病死率更高。依据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发生MODS的高危人群可有助于开展早期治疗。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