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主要针对心脾两虚型的老年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通过归脾汤加减治疗对其失眠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经中医辨证分型均为心脾两虚型且伴有失眠症,对患者进行奇偶数编号并按照奇偶数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的患者采取西医(阿普唑仑)治疗,研究组的患者服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明显比对照组要高;研究组患者PD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UPD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心脾两虚型老年帕金森综合征失眠症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脾两虚型 帕金森综合征 失眠症 归脾汤加减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5月之间收诊的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共计50例进行研究,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为对照组的患者行以阿司匹林方式治疗,为观察组的患者行以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效果以及CRP上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用药治疗效果上的各项指标上均好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在CRP上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为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以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治疗方式在效果上是非常理想的。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结直肠憩室病患者多数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但其并发症如憩室炎、憩室出血甚至憩室穿孔对患者危害极大。本研究旨在分析结直肠憩室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以为临床诊治憩室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于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经CT、肠镜、消化道造影或经手术证实的结直肠憩室病5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排除伴有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长期服用免疫抑制性药物者、伴有慢性肝、肾功能衰竭者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析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症状、病变部位、治疗方案以及转归。结肠憩室炎分级参照世界急诊外科学学会(WSES)制定的标准分为5级,0级为单纯性憩室炎;1~4级为复杂性憩室炎。结果554例结直肠憩室病患者中,男性358例(64.6%),中位年龄63岁。191例(34.5%)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其中113例(20.4%)慢性便秘和腹胀,78例(14.1%)为慢性腹泻和腹痛。有406例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发现,465例经CT检查发现,25例经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3例为术中发现。其中多发憩室339例(61.2%),单发憩室215例(38.8%)。病变位于结肠424例(76.5%),其中升结肠者205例(37.0%);结直肠多部位118例(21.3%),直肠12例(2.2%)。憩室直径中位数7 mm,其中≥30 mm者78例(14.1%)。49例(8.8%)表现为急性憩室炎,其中13例为单纯性,36例为复杂性。36例复杂性憩室炎中,男性29例(80.6%),发病前反复发作腹痛伴发热27例(75.0%);9例并发乙状结肠穿孔,8例并发乙状结肠或直肠上段憩室膀胱瘘,均予以手术治疗;另有19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其中男性18例,病变位于升结肠者11例;13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4例内镜下止血,2例手术。结论结直肠憩室病以男性多见,CT和结肠镜为主要诊断方法。复杂结肠憩室炎的症状与憩室位置有关,除采取对症措施外,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憩室病,结肠直肠 结肠镜 断层扫描术,电子计算机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低危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的放疗疗效和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5年中国淋巴瘤协作组数据库中557例接受放疗的早期低危ENKTCL患者的放疗疗效。全组557例患者中,接受综合治疗427例,单纯放疗13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标准化死亡比(SMR)比较ENKTCL患者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中国健康人群的预期生存,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2%和77.2%。患者治疗生存1年后SMR为匹配健康人群的3.59倍(P<0.001),治疗生存4年后SMR为匹配健康人群的1.50倍(P=0.146)。综合治疗与单纯放疗比较未能提高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0%和87.4%,P=0.961)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6.1%和80.7%,P=0.129)。全组患者的失败模式以局部失败(11.5%,64/557)和远处失败(10.8%,60/557)为主,区域失败罕见(2.9%,16/557)。全组患者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为87.2%,放疗剂量≥50 Gy和<50 Gy患者的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LRC)分别为89.5%和73.7%(P<0.001)。放疗剂量为LR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低危ENKTCL患者放疗的预后较好,局部区域和远处失败均较低,放疗剂量为LRC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早期低危组 放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低危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的放疗疗效和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5年中国淋巴瘤协作组数据库中557例接受放疗的早期低危ENKTCL患者的放疗疗效。全组557例患者中,接受综合治疗427例,单纯放疗13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标准化死亡比(SMR)比较ENKTCL患者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中国健康人群的预期生存,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2%和77.2%。患者治疗生存1年后SMR为匹配健康人群的3.59倍(P<0.001),治疗生存4年后SMR为匹配健康人群的1.50倍(P=0.146)。综合治疗与单纯放疗比较未能提高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0%和87.4%,P=0.961)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6.1%和80.7%,P=0.129)。全组患者的失败模式以局部失败(11.5%,64/557)和远处失败(10.8%,60/557)为主,区域失败罕见(2.9%,16/557)。全组患者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为87.2%,放疗剂量≥50 Gy和<50 Gy患者的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LRC)分别为89.5%和73.7%(P<0.001)。放疗剂量为LR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低危ENKTCL患者放疗的预后较好,局部区域和远处失败均较低,放疗剂量为LRC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早期低危组 放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对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因骨折造成的肘关节僵硬患者分为机器人组(40例)及JAS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关节松动治疗及运动疗法等),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训练,JAS组则辅以静态渐进性牵引支具JAS治疗。2组患者均每次治疗100 min,每日治疗2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HSS)肘关节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检测2组患者肘关节屈伸、旋转主动活动度(AROM)。结果治疗8周后机器人组HSS评分、MBI评分、肘关节屈伸ROM、旋转ROM、优良率[分别为(86.00±12.50)分、(95.29±4.07)分、(120.94±13.69)°、(159.21±9.01)°和76.5%]均较治疗前及JAS组[分别为(70.16±12.14)分、(91.13±4.42)分、(101.77±16.00)°、(157.00±12.59)°和54.8%]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能有效改善骨折后肘关节僵硬,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肘关节僵硬 外骨骼机器人 静态渐进性牵伸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01年1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淋巴瘤协作组数据库中159例原发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多原发于皮肤软组织(106/159,66.7%)和胃肠道(31/159,19.5%)。Ann Arbor Ⅲ~Ⅳ期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患者比例较高,分别为64.2%(102/159)和47.8%(76/159)。全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43.6%,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7.9%。原发皮肤软组织和胃肠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1.0%和59.4%(P=0.28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4.8%和48.3%(P=0.109)。综合治疗较单纯化疗提高了全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58.4%和33.9%,P=0.001)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40.7%和20.7%,P=0.008)。LDH升高、Ann Arbor分期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DH升高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失败模式以远处结外器官复发进展为主。结论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较差的预后,放疗或手术±化疗较单纯化疗可能提高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01年1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淋巴瘤协作组数据库中159例原发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多原发于皮肤软组织(106/159,66.7%)和胃肠道(31/159,19.5%)。Ann Arbor Ⅲ~Ⅳ期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患者比例较高,分别为64.2%(102/159)和47.8%(76/159)。全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43.6%,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7.9%。原发皮肤软组织和胃肠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1.0%和59.4%(P=0.28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4.8%和48.3%(P=0.109)。综合治疗较单纯化疗提高了全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58.4%和33.9%,P=0.001)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40.7%和20.7%,P=0.008)。LDH升高、Ann Arbor分期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DH升高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失败模式以远处结外器官复发进展为主。结论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较差的预后,放疗或手术±化疗较单纯化疗可能提高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对比,评价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5例,其中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手术治疗51例(神经内镜组),采用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手术治疗54例(显微镜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间血肿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1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显微镜组比较,神经内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减少,术后1周GCS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ADL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和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均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保护神经功能,但神经内镜下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间更早。

  • 标签: 神经内镜 锁孔入路 基底节区脑出血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