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02年4月至2022年4月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治疗46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1例;年龄19~80岁,平均45.6岁;患者病程8个月至33年。其中尿道外伤术后尿失禁24例,神经源性尿失禁9例,前列腺术后尿失禁13例。术前每日尿垫使用量(3.5±1.0)片,尿失禁对生活质量影响的视觉模拟症状(VAS)评分(7.1±1.2)分。46例均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其中20例植入术前行药物治疗或尿路相关手术(口服抗胆碱能药物5例,尿道狭窄切开术2例,括约肌切开术3例,尿道扩张术5例,尿道结石碎石术1例,肠道膀胱扩大术4例)。45例男性中25例经会阴入路,20例经阴囊入路;1例女性采用经腹入路。根据术中测量球部尿道周径选择袖套,其中男性16例袖套周径为4.5 cm,29例为4.0 cm;1例女性患者袖套周径为8 cm。随访手术长期疗效,观察患者术后控尿情况(社交控尿定义为每日使用尿垫≤1片,完全干燥定义为无需使用尿垫),装置使用状态及并发症。对比不同病因、手术入路及袖套周径患者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9年,平均7.1年。截至末次随访,32例(69.6%)仍正常使用初次安装的括约肌装置,3例(6.5%)行1次修复手术植入新装置后可维持控尿,11例(23.9%)因术后并发症取出装置。术后35例(76.1%)达到社交控尿,其中16例(34.8%)达到完全干燥。术后患者尿垫使用量为(1.2±0.6)片/日,较术前显著下降(P <0.001);尿失禁对生活质量影响的VAS评分为(2.6±1.9)分,较术前显著下降(P <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6%(15/46),其中感染4例,局部侵蚀5例,机械故障3例,排尿困难2例,尿道萎缩1例。尿道外伤术后尿失禁、神经源性尿失禁、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术后社交控尿率[75.0%(18/24)与66.7%(6/9)与84.6%(11/13)]、并发症发生率[37.5%(9/24)与33.3%(3/9)与23.1%(3/13)]及装置修复手术率[37.5%(9/24)与33.3%(3/9)与15.4%(2/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入路患者与经阴囊入路患者,术后完全干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25)与40%(8/20), P=0.76],术后装置使用无故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15/25)与80%(16/20),P=0.20]。袖套周径为4.5cm与4.0cm患者的术后社交控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12/16)与65.5%(19/29),P=0.74]。结论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为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治疗方式。不同病因、手术入路及袖套周径患者术后控尿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人工尿道括约肌 控尿率 并发症 疗效
  • 简介:摘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出现了测量数据自动采集的多功能测量检测设备。计量机构采用校准方法,追踪判定计量值,出具计量校准证书。因此,对校准结果进行正确的判别与确认是很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计量检测设备校准结果的正确判别和确认展开探讨,旨在为计量机构提供一定的建议。

  • 标签: 计量检测 设备 校准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信平台的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随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接诊的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患者,从中随机抽取60例,按照单双号法则将他们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相同的治疗方式,患者在出院后,对照组采用电话对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随访,观察组利用微信平台的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模式,按照护理方法进行功能锻炼。患儿出院随访半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定期复诊、遵医用药、配合锻炼)。结果:经过半年的随访,患者的准时复查及功能锻炼等方面,对照组的依从性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借助微信平台的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有效的将康复锻炼的护理方法延续到了院外,可提高患儿锻炼的依从性及家长的满意度,有利于患儿身体的快速康复。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微信平台 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