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苏州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就诊于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确诊为NTM病患者,收集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同时对留痰、肺泡灌洗液、脑脊液、尿沉渣、胸腹水等NTM阳性样本进行全基因测序,建立基因进化树分析菌株间同源性,对100%同源样本进行全基因组共线分析。结果苏州地区共发现NTM病例67例,病例由2014年的3例增加到2018年的22例,以胞内分枝杆菌为主(38株,56.7%)。基因进化树分析发现堪萨斯分枝杆菌各菌株间同源性偏高。同一患者的菌株基因共线性范围较高。结论苏州地区NTM病发现例数逐年增多,致病菌种以胞内分枝杆菌为主。今后需密切关注堪萨斯分枝杆菌在人际间传播的可能性。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全基因测序 基因树 流行趋势 病原学
  • 作者: 卢映宏 史文佩 胡屹 夏凡 宁柱 吴妹英 陈诚 胡越 徐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上海200032,解放军海军第九〇五医院结核病科,上海 200050,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四川 643000,苏州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临床检验科 215007,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传染性疾病科,南京 320106,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Microbiome Research(CTMR),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Tumor and Cell Biology,Karolinska Institutet,Stockholm,Sweden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肠道菌群在物种组成、丰度上的差异,识别并评估特定菌群作为生物标志物区分两组人群的潜能。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四川、江苏、上海3个市区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8例为病例组,其中男65例,女20例,年龄(44.2±15.7)岁。同期在当地体检人群中招募无结核病史的健康人62名为对照组,其中男33名,女29名,年龄(41.4±11.9)岁。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两组人群的粪便样本,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差异,以及门和属水平上的物种组成和丰度差异,采用随机森林方法构建预测模型,探索特定菌群是否可以作为区分结核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生物标志物。结果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病例组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人群的肠道菌群整体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于Bray-Curtis距离,P<0.001)。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肠道菌群中机会致病菌相对富集,而部分产生短链脂肪酸的有益菌丰度较少,由毛螺菌属(Lachnospira)、毛螺菌科ND3007组(Lachnospiraceae ND3007 group)、罗斯拜瑞菌属(Roseburia)3个菌属训练的随机森林分类器判别两组人群的准确率为76.67%,曲线下面积(AUC)=75.29%(95%CI:0.661~0.845)。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存在差异,特定菌群有作为生物标志物区分两组人群的潜能。

  • 标签: 结核,肺 肠道菌群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物是高度耐药的机会性致病病原体,也是致病性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最主要类型。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常出现抗生素多药耐药,临床治疗难度大。近年来,对于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病临床治疗和控制的研究较为活跃,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替加环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多药联合治疗方案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此外,手术辅助多种抗生素药物联合使用是成功治疗此类感染的关键。本文对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的主要治疗药物、治疗方案、外科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了MxA基因在Ⅰ型干扰素(IFNα/β)或病毒诱导下可表达具广谱抗病毒作用的Mx蛋白(小鼠为Mx1,人类为MxA),并介绍了MxA蛋白的抗病毒谱及其机理,论述了MxA表达与病毒感染性疾病(HIV-ⅠHBVHCV等)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以及在判定IFN疗效中的应用。

  • 标签: MXA蛋白 抗病毒机理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