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前全视网膜镜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6名(295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的临床资料。按术前是否行全视网膜镜检查将患者分为4组:A组,171只眼,未行全视网膜镜检查;B组,64只眼,行全视网膜镜检查眼底但无需进行眼底病的治疗;C组,39只眼,行全视网膜镜检查,并行视网膜光凝治疗;D组,21只眼,经B型超声及OCT检查未发现视网膜病变区,而全视网膜镜检查示周边部视网膜脱离,并行相应手术治疗。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随访,对比分析A、B、C三组间术前与术后视力、眼压及发生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情况的差异,以及全视网膜镜检查效果。结果各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A、B、C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提高(P<0.05)。B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变化量优于A组(P<0.05)。术后1个月A组出现视网膜变性19只眼、视网膜裂孔17只眼,均高于其余3组(P<0.05)。行术前全视网膜镜检查共124只眼,包括周边部视网膜脱离21只眼、视网膜变性26只眼、视网膜裂孔17只眼、脉络膜视网膜萎缩14只眼、黄斑病变3只眼、无明显眼底病变43只眼。结论全视网膜镜检查对高度近视的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检出效果。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前全视网膜镜检查并及时采取视网膜光凝治疗,能使术后获得较好视力且可减少术后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 标签: 白内障 近视 光学 全视网膜镜检查 光凝,视网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放性眼外伤无光感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8年间开放性眼外伤无光感723例(729只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等,随访6~12个月。结果患者年龄4~93(40.5±16.5)岁。其中4~7岁44例、8~18岁35例、19~40岁233例、41~60岁329例、60岁以上82例。男598例(82.7%),女125例(17.3%)。穿孔伤者504只眼(69.1%),眼内异物103只眼(14.1%),贯通伤(二次穿孔伤)31只眼(4.3%),眼球破裂91只眼(12.5%)。二期手术治疗574例(580只眼):360只眼行眼内容摘除术或眼球摘除术,220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末次随访时视力为光感64只眼(29.1%),手动~数指42只眼(19.1%),0.02及以上11只眼(5.0%)。闭漏斗样视网膜脱离及脉络膜脱离是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无改善的影响因素(OR=8.56,95% CI:4.47~16.37,P<0.001;OR=2.51,95% CI: 1.27~4.93,P=0.008),伤口位于Ⅲ区较Ⅰ区治疗结果差(χ2=7.66,P=0.022)。结论部分开放性眼外伤无光感眼通过玻璃体手术有可能获得一定的视力。眼外伤无光感发病年龄呈现两高峰,分别为4~7岁、41~50岁。伤口分区、闭漏斗样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可影响治疗效果。

  • 标签: 眼损伤,穿透性 玻璃体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前视网膜病变的检查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进行SMILE手术的近视680例(1 35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近视程度分为低中度近视组443例(876眼)和高度近视组237例(474眼)两组,术前散瞳进行全视网膜镜检查,观察视网膜周边部病变的情况,对其中病变较严重者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在1 350眼中发现有各类视网膜的病变218眼,占16.15%,以非压迫变白和格子样变性多见。高度近视组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23.84%(113/474),高于低中度近视组的11.99%(105/876)(χ2=4.878,P<0.05)。对其中较严重的105眼进行了视网膜激光光凝,光凝后进行了SMILE术,术后随访3~12个月,无视网膜脱离发生;其中原视网膜脱离的1眼进行复位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视网膜脱离无复发。结论SMILE术前散瞳进行全视网膜镜检查可发现部分眼底病变,高度近视的眼底病变发生率高,对严重病变及时进行治疗,能够阻止其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术前,SMILE 全视网膜镜检查 视网膜镜 病变,视网膜的 处理,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戴角膜塑形镜近距离用眼时长对眼轴长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视光中心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少年儿童90例(180眼),依据每天不同近距离用眼时长分为A、B、C 3组,每组各30例(60眼)。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6 h以下归为A组、6~9 h归为B组、9 h以上归为C组。3组间的男女比例及年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3组之间1年的眼轴长度增加值有无差异。结果眼轴增加量:A、B两组间,B、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0. 156、-1.572,P=0. 877、0.127),A组少于C组(q=-2.105,P=0.044)。眼轴增加量与近距离用眼时长相关性分析:A组两间无明显相关性(r=0.082,P=0.730),B组两间呈弱正相关性(r=0.409,P=0.038)、C组两间呈正相关(r=0.667,P=0.003)。结论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少年儿童近视,其近距离用眼超过一定时长者才会导致眼轴的明显增加。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时长,用眼,近距离 长度,眼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