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肝癌细胞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78例肝癌患者的外周血,分离血清和有核细胞。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78例患者的肝癌组织及正常癌旁组织的PDCD4蛋白表达,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肝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NF-κB水平。PDCD4蛋白表达采用χ2检验,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率、凋亡率、肝组织内TNF-α和NF-κB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对PDCD4蛋白表达与TNF-α和NF-κB水平的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DCD4蛋白表达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15%,但在同一患者的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00%,癌旁组织高于肝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83,P<0.05)。肝癌细胞中转染PDCD4过表达载体的细胞存活率为(61.27±4.18)%、克隆成形率为(66.42±8.94)%,均低于对照组,且PDCD4组的细胞凋亡率为(28.66±4.2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15,t2=1.676,t3=2.626,P<0.05)。肝癌组肝组织的TNF-α为(204.18±32.17) ng/g,NF-κB水平为(93.19±26.56) ng/g,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95,t2=5.461,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肝癌患者的肝组织PDCD4蛋白表达与TNF-α和NF-κB水平均呈负相关(r1=0.531,r2=0.791,P<0.05)。结论PDCD4能够干预肝癌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生长,促进凋亡。

  • 标签: 肝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细胞核因子-κ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rc LARP4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周期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我院手术切除的71例肝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irc LARP4表达水平。分别采用circ LARP4短发卡RNA(shRNA)和circ LARP4过表达慢病毒感染Huh7细胞,构建对照组和circ LARP4组细胞系。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异体移植瘤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周期变化;采用Transwell测定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增殖、周期和侵袭相关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circ LARP4的靶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circ LARP4对其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癌旁组织中circ LARP4表达水平(1.37±0.16)明显高于肝癌组织(0.4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10,P<0.05)。对照组细胞48 h和72 h吸光度值(1.37±0.16;2.02±0.06)明显高于circ LARP4组(0.81±0.10;1.4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20、12.371,P<0.05)。对照组细胞在裸鼠中生长速度明显高于circ LARP4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10,P<0.05)。对照组细胞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蛋白表达水平(1.72±0.18)明显高于circ LARP4组细胞(0.85±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20,P<0.05)。对照组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49.24±3.12)明显低于circ LARP4组细胞(63.07±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6,P<0.05)。对照组细胞S期细胞比例(16.35±1.59)明显低于circ LARP4组细胞(27.07±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9,P<0.05)。对照组细胞细胞周期D1(Cyclin D1)表达水平(1.35±0.09)明显高于circ LARP4组细胞(0.77±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0,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42.71±23.91)明显高于circ LARP4组细胞(75.86±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7,P<0.05)。对照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表达水平(1.08±0.16)明显高于circ LARP4组细胞(0.4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9,P<0.05)。circ LARP4与miR-367存在潜在结合能力。对照组细胞miR-367表达水平(1.28±0.15)明显高于肝癌组织(0.54±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10,P<0.05)。结论circ LARP4通过靶向miR-367,进而调节着肝癌细胞的增殖、周期和侵袭等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

  • 标签: 肝癌 微小RNA 增殖 周期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芦藜醇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转导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白芦藜醇对HepG2细胞(2017年6月购自上海普诺赛生物)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R-1、Akt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VEGFR-1、VEGFR-1、p-Akt和Akt表达水平。采用转化后的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结果白藜芦醇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表明白藜芦醇浓度增加,作用时间越长,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强。白藜芦醇浓度为0、20、80、160 μmol/L时G0/G1分别为35.60、40.91、49.35和55.15,结果显示白藜芦醇作用HepG2细胞48 h后,可使肝癌HepG2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白藜芦醇浓度由5 μmol/L逐渐增加至160 μmol/L时,HepG2细胞中VEGFR-1表达水平由1.00±0.08逐渐降至0.28±0.02。HepG2细胞中Akt mRNA表达水平由2.32±0.22逐渐降至1.08±0.10。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中p-VEGFR-1、VEGFR-1、Akt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χ2=15.183、17.842、32.628、26.163,P<0.05),其随白藜芦醇浓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经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798,P<0.05)。结论白芦藜醇通过抑制VEGFR-1-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表达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

  • 标签: 白芦藜醇 肝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