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苏州队列人群胃癌发病状,探索苏州市胃癌发病的环境危险因素,为预防胃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队列,2004-2008年开展基线调查,随后进行长期随访至2013年12月31日,剔除自报既往诊断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以及入组半年内罹患胃癌者,共纳入50 136名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并确定苏州地区胃癌各类危险因素及其风险比(HR),同时分析性别在其他危险因素与胃癌关联中是否存在效应修饰作用。结果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7.19年,共374人罹患胃癌,标化发病率为94.57/10万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0岁为1组,HR=2.20,95%CI:1.92~2.53,P<0.001)、现在吸烟(HR=1.84,95%CI:1.10~3.07,P=0.020)、每周(HR=2.28,95%CI:1.28~4.07,P=0.005)和每天(HR=2.05,95%CI:1.16~3.61,P=0.013)食用腌制蔬菜是胃癌危险因素,女性(HR=0.44,95%CI:0.25~0.76,P=0.003)和使用冰箱(10年为1组,HR=0.85,95%CI:0.74~0.97,P=0.016)是胃癌保护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冰箱使用年限与胃癌的关联在男女性中存在异质性(P=0.009),性别与使用冰箱在对胃癌发病的关联中存在交互作用(P=0.010)。结论苏州队列人群胃癌发病率高,胃癌危险因素众多。性别与冰箱使用年限在对胃癌发病的作用中存在协同交互作用。

  • 标签: 胃癌 危险因素 队列
  • 简介:摘要1987—2017年苏州市心血管疾病(CVD)一直位于死因顺位首位,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0.62%, P=0.001],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2.65%, P<0.001)。CVD早死概率呈现下降趋势,由1987年的7.06%快速下降至2017年的2.00%(APC=-4.45%, P<0.001)。预期寿命定于70岁时,潜在寿命损失年率(PYLLR)由1987年的6.35‰下降为2017年的3.30‰,同期标化PYLLR由7.30‰下降至2.68‰;定于75岁时,PYLLR由10.12‰下降至5.19‰,标化PYLLR由11.44‰下降至3.88‰,随着年份的增加,PYLLR和标化PYLLR均呈现下降趋势(APC=-2.51%~-3.89%, P<0.001)。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 预期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