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程序死亡因子(PD)-1及PD配体(PD-L)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相关研究中的重要突显。PD-1/PD-L1抑制剂主要通过阻遏PD-1/PD-L1信号通路,解除后者对T细胞的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多个PD-1/PD-L1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在肿瘤治疗中,与PD-1/PD-L1抑制剂单药应用相比,PD-1/PD-L1抑制剂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联合应用,已显现出较好的疗效。笔者拟就PD-1/PD-L1抑制剂在实体瘤及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介绍PD-1/PD-L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肿瘤 免疫疗法,过继性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检验点抑制剂 受体,嵌合抗原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对非转移肾透明细胞癌(NMCCRCC)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1例术后病理确诊为NMCCR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AGR最佳截点值,根据截点值分为高AGR组(AGR≥1.59)和低AGR组(AGR<1.59)。对影响NMCCRCC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61例NMCCRCC患者中,高AGR组38例(62.3%),低AGR组23例(37.7%)。两组患者年龄、球蛋白水平、临床分期、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AGR组的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均短于高A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GR<1.59是患者总生存及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HR=0.233,95%CI 0.073~0.742,P=0.014;HR=0.343,95%CI 0.134~0.873,P=0.025)。结论术前AGR对NMCCRCC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肾肿瘤 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非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 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 VBM)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患者化疗后脑灰质体积变化,探讨儿童ALL患者脑灰质体积变化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材料与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ALL经治儿童20例(ALL组),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国儿童白血病组(the Chinese Childhood Leukemia Group, CCLG)-ALL 2008和2018版本方案以及中国儿童肿瘤协作组(the Chinese Children's Cancer Group, CCCG)-ALL 2015版本方案完成化疗。同期招募20名健康对照组儿童。所有受试者均行3D-T1WI结构像全脑扫描,并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应用VBM技术比较两组灰质体积差异,提取差异脑区灰质体积,以年龄作为协变量与认知功能结果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LL组额叶(右眶部额下回、右额中回、右额上回)、颞叶(左颞中回)、顶叶(左中央后回)、枕叶(双侧舌回)、右海马灰质体积减小(P<0.05,FDR校正);ALL组灰质体积改变与其认知功能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儿童期ALL患者化疗结束后存在多个脑区灰质体积减小,但这些区域体积改变与其认知功能缺乏相关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中国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及其功能,为以恒河猴为模型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通过优选抗体克隆和荧光配色,确定了主要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和T细胞功能检测Panel,并用此方法分析15只健康中国恒河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T、B、NK等多种细胞亚群的比例,以及在非特异性刺激条件下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结果成功建立了两套多色流式Panel,Panel 1可同时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 CTL)、滤泡辅助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Tfh)、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B细胞和NK细胞等多种淋巴细胞亚群,Panel 2可检测多种T细胞亚群功能和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中国恒河猴PBMCs中主要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T细胞(75.32±7.73)%、B细胞(13.22±7.50)%、NK细胞(0.88±0.48)%、Tfh细胞(0.73±0.27)%、Treg细胞(0.75±0.43)%、CD16+NK细胞(47.87±22.35)%、CD56+NK细胞(10.69±12.41)%。非特异性刺激后,分泌IL-2和TNF-α的CD4+T细胞比例高于CD8+T细胞,分泌CD107a和IFN-γ的CD8+T细胞比例高于CD4+T细胞,而这两种细胞分泌IL-17A的比例均较低。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可在单细胞水平同时检测多个细胞表面分子和分泌因子的多色流式检测方案,能够准确、全面地分析恒河猴PBMCs中免疫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以及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为利用恒河猴模型进行传染病疫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实验方法和基础数据。

  • 标签: 多色流式细胞术 中国恒河猴 淋巴细胞亚群 T细胞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儿科2008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婴儿NB 44例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4例患儿中,男21例,女23例,中位年龄5.5个月(范围0 d至12个月)。Ⅰ期4例,Ⅱ期7例,Ⅲ期5例,Ⅳ期15例,Ⅳs期13例。肿瘤原发部位:肾上腺和腹膜后26例(59.1%),后纵隔15例(34.1%),盆腔2例(4.5%),颈部1例(2.3%)。中位随访时间90个月(范围2~144个月),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2%、90.9%,生存时间5年以上患儿35例,其中30例健康存活,5例带瘤生存,死亡4例。骨髓和骨转移、肿瘤切除完整程度明显影响预后(χ2=6.92、12.19、4.70,均P < 0.05)。结论婴儿NB总体预后好,原发部位以腹部多见。Ⅳs期患儿的生存率低于Ⅰ期、Ⅱ期及Ⅲ期,腹部NB预后较其他部位差。骨转移、骨髓转移、肿瘤切除完整程度是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疾病特征 预后 危险因素 肿瘤转移 生存率 婴儿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胰岛细胞移植治疗成人1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同种异体胰岛细胞移植术的1例1型糖尿病受者临床资料。供受者和(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受者男,54岁。供者男,37岁,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器官捐赠时血糖水平正常。供受者ABO血型相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良好,群体反应抗体(PRA)为阴性,热缺血时间5 min,冷缺血时间210 min。采用标准的腹部多器官联合快速切取技术获取胰腺,在胰岛分离实验室分离纯化获得的胰岛细胞,移植培养基中培养24 h,胰岛细胞质量、数量及内毒素监测合格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通过彩超引导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置管将胰岛细胞悬液输注受者肝脏门静脉系统内。受者同时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术后定期监测血糖、C肽、血清胰岛素浓度及免疫抑制剂浓度,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供者胰腺成功分离胰岛细胞,胰岛细胞数量为21×104 IEQ,纯度为70%,活率>90%。受者接受胰岛移植后血糖水平逐渐恢复稳定,血糖脆性得到改善,空腹及刺激后C肽水平较前升高,外源性胰岛素用量较移植前明显减少。受者围手术期出现畏寒、发热,给予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后缓解。未出现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反应,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等并发症。截止投稿日期,受者胰岛素日总剂量减少78%,从49 U/d减到11 U/d,且血糖控制更平稳。结论同种异体胰岛细胞移植治疗成人1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移植,同种 胰岛移植 糖尿病,1型 治疗结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修饰 T细胞(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engineered T cell, CAR-T)免疫治疗技术是一门基因工程技术,经过 30年的发展,已在治疗血液肿瘤领域取得了突破的成果。 CAR-T 细胞免疫技术在白血病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免疫治疗 CAR-T 淋系白血病 髓系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肝细胞癌的诊断中血浆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所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肝细胞癌患者,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收治的40例乙型肝炎与酒精性肝炎患者,设其为对照组。为两组患者进行PIVKA-Ⅱ与甲胎蛋白(AFP)检测并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PIVKA-Ⅱ阳性率与AF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了AFP,PIVKA-Ⅱ也可以用于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其临床价值非常显著。

  • 标签: 肝细胞癌 血浆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肝移植术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受者EB病毒(EBV)感染后淋巴细胞类型的特点,探讨EBV感染淋巴细胞类型在儿童肝移植术后PTLD中的意义。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2013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4例儿童肝移植术后PTLD受者的临床资料。对14例儿童受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血浆和TBNK细胞分选后EBV-DNA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4例PTLD儿童受者PBMC EBV-DNA呈高复制水平(>104拷贝数/ml),其中8例血浆EBV-DNA>103拷贝数/ml。12例儿童受者EBV感染淋巴细胞类型以B淋巴细胞为主,2例伴有T淋巴细胞和/或NK细胞EBV-DNA高载量感染。治疗后7例PBMC和血浆EBV-DNA转为阴性,6例较前下降,1例较前升高。10例儿童受者治疗后B淋巴细胞EBV-DNA转阴,3例较前下降,1例治疗后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中EBV-DNA较前升高。13例受者治疗后好转,1例治疗后效果不佳,出现噬血综合征,最终因PTLD进展而死亡。结论大多数EBV相关PTLD以B淋巴细胞感染类型为主,少数伴有T淋巴细胞和/或NK细胞EBV-DNA高复制。伴有T淋巴细胞和/或NK细胞EBV-DNA高载量感染的PTLD儿童受者相比B细胞感染为主的儿童受者对治疗反应较差,预后不佳。EBV感染淋巴细胞类型的检测在EBV相关PTLD受者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指导作用。

  • 标签: 肝移植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 EB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期起病的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nfantile hepatic hemangioendothelioma,IHHE)-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治特点与结局。方法回顾收集2016年5月至2020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收治的新生儿期起病的IHHE-AVF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与结局。结果共纳入IHHE-AVF合并心力衰竭新生儿11例(男5例,女6例),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日龄为12.0(0.0,17.0) d,6例在胎儿期已发现肝脏有占位病变,所有患儿胸部X线片均提示心影明显增大,心脏彩超均提示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及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所有患儿均需呼吸支持,其中6例为有创呼吸支持。3例患儿保守治疗,全部死亡;1例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死亡;7例患儿接受介入治疗,接受介入治疗时日龄(25.6±18.5) d,1例死亡,其余6例好转出院。存活患儿随访3~18个月,院外均未再出现心力衰竭表现,且瘤体均缩小或消失,监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未再发现异常。结论IHHE-AVF伴心力衰竭、在新生儿期起病的患儿,病死率极高,介入治疗可能优于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

  • 标签: 婴儿,新生 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 动静脉瘘 充血性心力衰竭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细针穿刺细胞学在诊断淋巴结转移癌上,具有简单、微创、快速等优点。本文报道1例胃食管交界处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癌,左锁骨上细针穿刺细胞学作出最初诊断的病例。患者男,65岁。主因间断上腹部不适2个月余就诊,体检左锁骨上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直径1.5 cm,质硬。随后进行了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显示:肿瘤细胞单个散在或成团分布,肿瘤细胞异型大,多呈圆形,胞质量多少不等,嗜酸性,核圆形,空泡状,核仁明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广谱细胞角蛋白阳性,CDX2、癌胚抗原、CK5/6、villin、突触素、波形蛋白、MART1、HMB45、SMARCA4/BRG1阴性。细胞病理学诊断为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癌转移。最终胃镜下的病理活检证实了本例的诊断。本文描述了该例的细胞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特点,着重讨论了细胞病理学的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NAR)和乳酸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市第一医院ICU收治的11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C反应蛋白质(CRP)、降钙素原、NAR、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乳酸、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泌尿系感染、血行感染和28 d死亡情况。将上述因素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相关的影响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AR、乳酸及两者联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并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9个因素,包括男性[比值比(OR)= 0.345,95%置信区间(CI)(0.603,3.357),P = 0.004]、SOFA评分[OR = 1.183,95%CI(1.036,1.350),P = 0.013]、NAR [OR = 2.849,95%CI(1.487,5.457),P = 0.002]、乳酸[OR = 1.275,95%CI(1.108,1.467),P = 0.001]、机械通气时间[OR = 0.254,95%CI(1.025,1.223),P < 0.001]、行CRRT [OR = 4.585,95%CI(1.737,12.100),P = 0.002]、存在肺部感染[OR = 0.282,95%CI(0.898,4.732),P < 0.001]、存在腹腔感染[OR = 0.460,95%CI(0.392,1.989),P = 0.002]、存在泌尿系感染[OR = 0.464,95%CI(0.201,2.195),P < 0.001]。将上述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R [OR = 4.424,95%CI(1.427,13.717),P = 0.010]、乳酸[OR = 1.267,95%CI(1.008,1.594),P = 0.043]、机械通气时间[OR = 1.168,95%CI(1.007,1.356),P = 0.041]、行CRRT [OR = 5.148,95%CI(1.069,24.794),P = 0.041]是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AR [AUC = 0.676,95%CI(0.572,0.780),P = 0.001]、乳酸[AUC = 0.696,95%CI(0.592,0.800),P < 0.001]及NAR和乳酸联合[AUC = 0.759,95%CI(0.699,0.850),P < 0.001]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具有预测价值,且NAR和乳酸联合的AUC显著高于NAR(Z = 2.110,P = 0.035)及乳酸(Z = 1.991,P = 0.047)。结论NAR和乳酸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能够提高预测价值。

  • 标签: 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 乳酸 脓毒性休克 28 d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蛋白5a(Wnt5a)基因过表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结扎雄性SD大鼠冠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按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0只)和假手术组(20只),4周后超声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分离大鼠BMSC并在体外培养纯化,建立Wnt5a稳定沉默(sh-Wnt5a)和过表达的(oe-Wnt5a)BMSC细胞株,采用划痕实验检测Wnt5a沉默和过表达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技术检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组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细胞因子(SC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含量;BMSC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大鼠,实验共分4组:心肌梗死对照组,生理盐水组、BMSC组和oe-Wnt5a组。移植治疗4周后,超声检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后取材大鼠心肌,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检测大鼠心肌梗死的面积;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移植后大鼠心肌组织中Wnt5a、桩蛋白(Paxillin)、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Ca2+依赖的蛋白激酶Ⅱ(CaMKⅡ)和钙敏感受体(CaSR)蛋白的表达,两组和多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成功建立Wnt5a稳定沉默和过表达的BMSC细胞模型。sh-Wnt5a组细胞迁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67±1.02比18.71±3.02,t=6.542,P<0.01),oe-Wnt5a组细胞迁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3.33±7.95比18.71±3.02,t=5.014,P<0.01)。(2)ELISA结果显示,BMSC组及oe-Wnt5a组的血清中IGF-1、VEGF、SCF和HGF的浓度明显高于心肌梗死组[(5 473.20±474.55)、(1 237.85±173.90)、(548.09±77.06)、(136.14±37.41) pg/ml比(3 799.20±384.99)、(652.32±95.34)、(352.78±65.89)、(62.92±12.93) pg/ml,t=4.745、5.114、3.337、3.204,P<0.05];oe-Wnt5a组的血清中IGF-1、VEGF、SCF和HGF的浓度明显高于BMSC组[(6 264.31±498.87)、(1 445.75±179.58)、(663.22±79.71)、(238.15±62.09) pg/ml比(5 473.20±474.55)、(1 237.85±173.90)、(548.09±77.06)、(136.14±37.41) pg/ml,t=3.990、5.441、3.799、3.437,P<0.05]。(3)移植治疗4周,大鼠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有所改善。BMSC组的Wnt5a、Paxillin、C-KIT、和CaSR蛋白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33.37±7.34、86.71±13.12、57.67±11.23、96.45±11.45比14.19±5.26、61.62±10.76、26.81±7.89、64.01±7.75,t=3.679、3.561、3.895、4.064,P<0.05);oe-Wnt5a组的Wnt5a、Paxillin、C-KIT、CAMKⅡ和CaSR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60.33±10.12、90.22±15.42、86.44±12.45、73.30±11.34、108.69±14.43比14.19±5.26、61.62±10.76、26.81±7.89、47.66±9.87、64.01±7.75,t=7.007、2.635、7.007、2.954、4.725,P<0.05)。Wnt5a和C-KIT蛋白表达显著高于BMSC组(60.33±10.12、86.44±12.45比33.37±7.34、57.67±11.23,t=3.735、2.972,P<0.05)BMSC组和Oe-Wnt5a的心梗面积小于心肌梗死组(20.98±1.46、14.14±3.11比32.79±3.96,t=4.825、6.415,P<0.05),Oe-Wnt5a组的梗死面积小于BMSC组(14.14±3.11比20.98±1.46,t=3.448,P<0.05)。结论Wnt5α基因过表达能有效促进BMSC的迁移及细胞因子的表达,过表达Wnt5a的BMSC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大鼠比单独移植BMSC疗效更显著。

  • 标签: Wnt信号通路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细胞因子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腮腺腺样 囊 癌调强放疗 临床特点, 评价疗效、不良反应特点,总结放疗经验。 方法: 调取既往收治的 38 例经调强放疗配合手术 治疗 腮腺腺样囊性癌患者 病历 资料,描述统计临床特点,评价预后。 结果: 男女比 1.11 : 1 ,平均年龄( 46.3±3.1 )岁, 40 ~ 60 岁占 44.74% ;左侧 23 例,腮腺深叶 15 例, 自觉症状 2d ~ 7 年,平均( 1.1±0.4 )年,自觉近期生长加速 6 例 ; 活动度差 15 例,质地硬 18 例,边界清楚 37 例,疼痛 25 例,粘连 28 例,有淋巴结转移 2 例,形态不规则 32 例, T1 期 16 例、 T2 期 14 例、 T3 期 5 例、 T4 期 3 例;腮腺浅叶切除术 11 例、腮腺全叶切除术 10 例、腮腺癌根治术 17 例;随访时间 5 个月~ 6 年,平均随访( 3.2±1.1 )年, 3 年随访生存率 82.61% 、 5 年生存率 67.78% ,局部复发率 21.05% ,转移率 15.79% , T1 、 T2 死亡率 7.89% ,随访( 3.3±1.3 )年, T3 、 T4 死亡率 87.5% ,平均随访( 1.3±0.8 )年。 结论: 腮腺腺样囊性癌多为中年人,自觉症状可长可短,肿瘤恶性征明显,需行手术治疗,可配合术后调强放疗, T1 、 T2 期预后较理想,复发率、死亡率、转移率均较低, T3 、 T4 期预后较差,调强放疗对于抑制转移、复发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疗效仍有待提高,应积极配合综合治疗。

  • 标签: 腮腺腺样囊性癌 调强放射治疗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国内频频出现地质灾害,并且严重威胁着国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针对地质灾害,做好危险评估,在防控、治理各种地质灾害上发挥着很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深圳某地区案例,评估了地质灾害的整体危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仅供参考。

  • 标签: 科学评估 灾害危险性 地质环境
  • 简介:目的探讨中央前置胎盘发病的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近5年间收治的确诊为中央前置胎盘的82例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期待治疗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与胎盘位置密切相关。结论对中央前置胎盘期待治疗至36周以上剖宫产为宜,根据胎盘位置选择子宫切口,以减少出血量;注意合并胎盘植入情况的处理。

  • 标签: 中央性前置胎盘 高危因素 剖宫产 期待疗法
  • 简介:案例概述1.课前首先,我发给每个同学一个任务筐,告诉学生要细心阅读任务筐中的每一步,必要时可以用笔将重点的地方画出来,还告诉学生你们现在是一个团队,你们的成功由每一位成员决定,所以你们要做的就是商量协助与帮助。然后我给出了任务清单,具体如下:

  • 标签: 生活综合性 综合性学习 语文生活
  • 简介: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作者深有体会,特结合自身多年阅读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优秀阅读经验,特作以下探讨,权做引玉之砖,以期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进献微薄之力。

  • 标签: 高中语文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 有效性
  • 简介:摘要:听说能力是测评英语教学的关键,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训练。传统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无从开口,形成了事实上的“哑巴英语”,学生只认识书面上的单词,但是口语和听力练习能力薄弱,无法开展自由交流,让英语学习成为书面教学,失去英语作为语言交流工具的基本作用。因此,小学英语的听说训练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听说训练的重要,采取小学英语听说训练的有效策略,促使小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显著提高。

  • 标签: 小学英语 听说训练 教学应用
  • 简介:摘要: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建模运算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从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一些教师对课堂活动的整体安排较为松散,其角色定位模糊,难以和学生形成有效互动。同时,部分教师对教学细节的把控缺乏主体性思考,未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导致课堂活动处于低效化、无效化的状态。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实际问题,就如何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的具体方法展开相关探讨。

  • 标签: 初中数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