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正>《育种》是生物学科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及良种选育两大部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与互换规律等三大规律可谓是基本理论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其内容是微观的,难于用实物显示,学生学起来抽象难懂,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有兴趣,能会

  • 标签: 育种学 分离规律 学习规律 基本规律 染色体片段 非等位基因
  • 简介: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和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本文回顾了民间信仰进入人类和社会学学术视野的历程,对这一领域中极具影响力的“弥漫性宗教一制度性宗教”范式进行了系统解读,凸显了民间信仰的结构特性和主体价值,探讨当代民间信仰的概念范畴、互动结构和变迁机制上面临困境和挑战。通过引入“嵌入性”等新的理论概念和分析进路,可以推动这一学术领域的视角转换与研究创新。

  • 标签: 人类学 社会学 民间信仰研究 弥漫性宗教 嵌入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苗族的人类研究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其成果蔚为大观。本文对此从四个方面做了简略的概述及评价:一、早期西方冒险家、传教士对苗地和苗族各支系的一般描述阶段:二、二十世纪初期——中期,西方学者和早期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学者对一些苗族地区进行的人类调查和研究;三、本民族的知识分子对本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进行的早期调查研究活动;四、上世纪中期——迄今,国内外苗族研究的广泛开展。

  • 标签: 苗学 百年 简溯
  • 简介:摘要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提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人类已经研发出了许多降糖药物,并且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能通过药物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然而即便如此,目前的糖尿病药物治疗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光遗传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因为其高度的时空特异性,日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针对光遗传的最新进展及其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光遗传学 药物治疗 合成生物学
  • 简介:摘要毛乳头细胞(DPCs)属于毛囊结构中的一种间充质细胞成分,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和成体干细胞特性,被认为是一种多能干细胞。DPCs作为信号调控中心,不仅能够调控胚胎期毛囊发育,还可调节成熟毛发生长周期和毛囊再生。文章着眼于DPCs的生物特性,阐述了DPCs不同亚群的异质性和多能性,以及DPCs对毛囊发育、毛发生长和毛囊再生的中心调控作用。

  • 标签: 毛囊 成体干细胞 毛乳头细胞
  • 简介: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成为了教育工作的重心。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的重点。本文将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对如何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有利于课堂开展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核心素养 初中科学 教学方法 培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株从长爪沙鼠盲肠分离的野生鼠疫噬菌体的生物特性。方法噬菌体来源于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一只自毙长爪沙鼠,自盲肠分离。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分析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对温度和酸碱度的稳定性,对氯仿、乙醇、异丙醇和紫外线的敏感性,宿主谱,以及对鼠疫菌野毒株的裂解性。结果噬菌体单噬菌斑直径约为10.00 mm,电镜观察噬菌体头部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由一直径约为51.72 nm的头部和长为10.00 nm的尾部组成。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潜伏期约为20 min,爆发期为20~100 min,爆发量为200 PFU/cell。噬菌体对50 ℃以下耐受良好,在pH 5~12的条件下能保持较高活性。噬菌体对氯仿、10%乙醇和异丙醇耐受良好,紫外线照射2 min即可杀灭大部分噬菌体。噬菌体宿主谱窄,专一性强,亦能裂解鼠疫菌野毒株。结论该株鼠疫噬菌体分类归短尾噬菌体,有辅助诊断鼠疫菌的应用潜力,丰富了野生鼠疫噬菌体数据库,为野生鼠疫噬菌体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 标签: 鼠疫(耶尔森氏)杆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摘要: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中长跑练兴趣的培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中长跑的基本概念、规则和技巧,分享中长跑的历史和优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良好的训练条件,保持课堂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第三,考虑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差异化教学,提供多种难度和距离的运动项目。第四,激发竞争和合作精神,组织比赛和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最后,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建议。通过以上策略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 标签: 初中体育 中长跑 学练兴趣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流行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 571例股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 079例,女1 492例;年龄为14~96岁,平均67.1岁。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1 15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951例,股骨干骨折309例,股骨髁骨折153例。2 41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57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每周,非手术患者入院48 h内及住院期间每周均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DVT的发生情况。记录股骨不同部位骨折后DVT的发生率及发生位置。结果股骨骨折患者DVT发生率为35.5%(913/2 571),近端DVT发生率为5.3%(135/2 571),远端DVT发生率为30.3%(778/2 571)。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髁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分别为28.8%(334/1 158)、44.7%(425/951)、30.7%(95/309)、38.6%(59/153),近端DVT发生率分别为2.7%(31/1 158)、5.6%(53/951)、9.7%(30/309)、13.7%(21/153),远端DVT发生率分别为26.2%(303/1 158)、39.1%(372/951)、21.0%(65/309)、24.8%(38/153)。股骨骨折患者股静脉及以上部位、腘静脉、胫腓静脉、肌间静脉DVT发生率依次2.3%(60/2 571)、2.9%(75/2 571)、6.4%(165/2 571)、23.8%(613/2 571)。结论股骨骨折患者DVT发生率较高,而且发生肺栓塞风险性大的近端DVT更易发生于股骨髁骨折患者。

  • 标签: 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髋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流行病学 特征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群无症状脑小血管病(CSVD)的发生率、影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老年医学部门诊体检、既往无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老年人共201例,完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采用脑小血管病总负担评分对腔隙灶、脑白质病变、脑微出血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共4种CSVD影像特征进行总体评估,记为0~4分。分析入组人群不同影像特征分布情况,并将CSVD总负担评分与其临床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影像符合CSVD共133例(66.2%)。其中,腔隙灶44例(21.9%),中-重度脑室旁白质病变(PVWMH)88例(43.8%),中-重度深部脑白质病变(DWMH)30例(14.9%),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61例(30.3%),脑微出血(CMB)92例(45.8%)。CSVD总负担评分(OR=1.876,95%CI:1.045~3.364,χ2=4.441,P=0.035)、PVWMH(OR=2.821,95%CI:1.517~5.244,χ2=10.752,P=0.001)、DWMH(OR=2.130,95%CI:1.108~4.092,χ2=5.145,P=0.023)及EPVS(OR=3.258,95%CI:1.675~6.334,χ2=12.129,P=0.000)与高血压相关。CSVD总负担评分、PVWMH、DWMH和EPVS及CMB与年龄增长相关(P<0.05)。腔隙灶与PVWMH(b=0.231,P=0.001)、DWMH(b=0.247,P=0.000)、EPVS(b=0.215,P=0.001)呈正相关,PVWMH与DWMH(b=0.546,P=0.000)及EPVS(b=0.388,P=0.000)呈正相关,DWMH与EPVS(b=0.357,P=0.000)及CMB(b=0.177,P=0.009)呈正相关。结论老年人群中无症状性CSVD的发生率高,CSVD总负担评分可作为评估老年人群无症状CSVD的有效影像手段。无症状CSVD的影像特征主要与年龄、高血压相关。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腔隙灶 脑白质病变 脑微出血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食物中毒原因,为救治中毒患儿和减少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流行病调查、龙葵素定性检验。结果在当日中餐进餐前预留的白糖拌生西红柿样本中检出龙葵素。结论本起幼儿园群体性食物中毒是因生食未熟透西红柿而致的龙葵素中毒。

  • 标签: 未熟透西红柿 龙葵素 群体性 食物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水市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流行病调查结果。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抽样选取天水市范围内的4000例有性生活史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研究时间为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所有妇女均进行妇科检查及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定量检测,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方法分析调查结果。结果4000例妇女中检出率为22.00%。其中20岁以下人群中HPV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91.36%。不同年龄组妇女的HPV感染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天水市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检出率为%,其HPV感染原因与年龄等因素有关。

  • 标签: 天水市 妇女 人乳头瘤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造血重建后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血液表现。方法对9例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儿占同期接受allo-HSCT患儿的8.04%(9/112),男8例,女1例,中位年龄9(3~13)岁,均采取清髓性预处理方案。HPV-B19感染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1(36~114)d。allo-HSCT并发HPV-B19感染患儿血液表现具有异质性,9例患儿以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为主要特点,7 d内网织红细胞比例、绝对值下降幅度中位数分别为90.4%(24.7%~98.7%)、90.7%(18.6%~99.0%)。除常见红系造血停滞表现外,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还具有非红系的血象及骨髓变化:5例患儿外周血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但骨髓涂片未见粒系增生受抑;6例患儿骨髓涂片查见巨核系增生减低,其中5例患儿外周血血小板下降。同时,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骨髓红系受抑并非必要表现,9例患儿虽然均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但仅5例患儿骨髓红系增生减低。结论血液病患儿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血液表现具有异质性,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对HPV-B19感染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类细小病毒B19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造血重建后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血液表现。方法对9例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儿占同期接受allo-HSCT患儿的8.04%(9/112),男8例,女1例,中位年龄9(3~13)岁,均采取清髓性预处理方案。HPV-B19感染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1(36~114)d。allo-HSCT并发HPV-B19感染患儿血液表现具有异质性,9例患儿以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为主要特点,7 d内网织红细胞比例、绝对值下降幅度中位数分别为90.4%(24.7%~98.7%)、90.7%(18.6%~99.0%)。除常见红系造血停滞表现外,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还具有非红系的血象及骨髓变化:5例患儿外周血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但骨髓涂片未见粒系增生受抑;6例患儿骨髓涂片查见巨核系增生减低,其中5例患儿外周血血小板下降。同时,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骨髓红系受抑并非必要表现,9例患儿虽然均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但仅5例患儿骨髓红系增生减低。结论血液病患儿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血液表现具有异质性,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对HPV-B19感染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类细小病毒B19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胶样癌恶变的影像特征及其与导管腺癌恶变鉴别,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0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IPMN恶变成分为胶样癌的患者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同时收集同时期经手术病理确诊为IPMN恶变成分为导管腺癌患者30例。分析患者术前CT和MRI影像表现,包括病灶的部位、IPMN形态类型、最长径、成分、密度及信号、钙化、胰管扩张及胰管内径、胰腺实质萎缩、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等。两组影像表现特征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IPMN胶样癌发生于胰头部16例、胰体尾部7例、全胰腺1例。22例有肿块形成,最长径54.5(29)mm。囊实性19例、囊性4例、实性1例,囊壁和内部分隔增厚,增强后轻度强化。5例T1WI有高信号。肿块内有钙化13例、气体2例。胰管扩张内径(13±5)mm。胰腺实质萎缩21例。8例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IPMN胶样癌肿块最长径大于IPMN导管腺癌[31(16),Z=-3.758,P<0.001]。IPMN胶样癌以囊实性为主,IPMN导管腺癌以实性为主(P<0.001)。IPMN胶样癌钙化、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T1WI点状高信号多于IPMN导管腺癌(P=0.001、0.031、0.034)。结论与IPMN导管腺癌相比,IPMN胶样癌更倾向于囊实性肿块、伴有钙化、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T1WI呈点状高信号。

  • 标签: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胶样癌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 作者: 王亚翠 吴喜蓉 刘芳 尹青琴 李洁琼 王咏红 全舒婷 田雪 徐保平 申阿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14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研究室,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介入肺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016年至2019年北京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病特征和耐药性,以期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8 69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试剂盒检测MP感染情况,采用MP核酸及耐药突变位点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检测MP耐药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8 691例行SAT检测的患儿中,MP总检出率为28.10%(2 442/8 691例)。2016年至2019年MP检出率分别为26.23%、31.36%、27.84%、26.57%,2017年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份(χ2=16.11,P<0.05)。女性患儿MP检出率为29.65%(1 107/3 733例),明显高于男性患儿的26.93%(1 335/4 958例) (χ2=7.85,P<0.05)。夏秋季MP检出率分别为32.21%(726/2 254例)、39.76%(852/2 143例),明显高于春冬季的17.00%(327/1 924例)、22.66%(537/2 370例)(χ2=315.15,P<0.001)。学龄前期和学龄期MP检出率分别为35.06%(732/2 088例)、37.71%(1 160/3 076例),明显高于婴儿期和幼儿期[11.20%(232/2 072例)、22.01%(318/1 445例)](χ2=509.89,P<0.001)。1 524例行荧光PCR耐药基因检测的患儿中,1 386例发生耐药基因突变,耐药率为90.94%。2016年至2019年MP耐药率分别为88.19%、90.93%、90.56%和92.90%。MP耐药率不受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影响。结论MP四季均可检出,以夏秋季检出率最高;女性患儿检出率高于男性患儿;MP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检出率较高;MP耐药率居高不降。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儿童 流行病学 耐药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