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血小板和肝硬化指标在乙型肝炎各临床分期的意义。方法选择262例(包括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及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前胶原(ⅣC);肝功能指标胆碱酯酶(CHE);血常规指标血小板计数(PLT)与各期乙型肝炎发生的关系。结果HA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逐渐升高,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与慢性乙型肝炎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PCⅢ在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最高,其次为慢性乙型肝炎和急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为最低。Ⅳ型胶原在各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N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高于其它三组。CHE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明显下降。PLT在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接近于正常检测值下线,在失代偿期组明显低于正常检测值。结论①随HA水平升高,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②PCⅢ提示活动性肝纤维化,不能反映肝组织已有纤维化程度。③Ⅳ型胶原提示肝纤维化进展,但不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④LN对判定肝纤维化程度不如HA、PCⅢ、Ⅳ型胶原敏感。⑤CHE长期明显下降时可能有肝硬化失代偿的发生。⑥血小板可作为判断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一种简单、较为准确的辅助方法。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纤维化 血清学诊断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