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膀胱测压传感装置在腹壁整形术围手术期的效果。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行全腹壁整形手术女性患者16例,年龄26~54岁,平均37.5岁,体质指数29~34 kg/m2。用膀胱测压传感装置监测腹壁整形术患者围手术期膀胱内压以间接测量腹内压。记录腹壁整形术患者术前0.5 h、术中腹直肌分离矫正后即刻、术后24 h腹内压测量值,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满意度。16例患者腹内压间接测量值术前0.5 h 3~7 mmHg,术中腹直肌分离矫正后即刻维持9~12 mmHg,术后24 h腹内压值较矫正术后即刻有下降,1例患者术后48 h内出现轻度呼吸困难,予以吸氧后症状好转;2例患者术后48 h出现轻度腹胀,予减少输液量后症状好转。10例患者对腹部整形效果较满意,6例非常满意。膀胱测压传感装置可监测围手术期患者腹内压,提高腹壁整形术的安全性,值得应用。

  • 标签: 腹壁整形术 压力传感器 腹内压 膀胱测压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腹壁整形术后腹直肌前鞘鞘内置管连续泵注罗哌卡因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全腹壁整形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后不同的镇痛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给药,舒芬太尼100 μg +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泵注速度为2 ml/h,连续泵注48 h,锁定时间15 min,Bolus:0.5 ml;研究组术后行腹直肌鞘内下行置管,连续泵注0.262 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混合液100 ml,泵注速度为2 ml/h,连续泵注48 h,锁定时间15 min,Bolus:0.5 ml。研究组的置管方式:直视下于腹直肌前鞘内单侧放置导管,于脐平面以下2 cm做切口,导管进入该切口后,向下延长3 cm左右达弓状线以下,导管另一端从脐周穿出,连接镇痛泵。记录术后24 h、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恶心、躁动、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的患者满意度。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6例患者,男9例,女47例,年龄27~5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2级,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6~33 kg/m2,腹直肌分离范围为3~7 cm。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48 h的疼痛VAS评分降低[(3.9±1.5)分vs. (5.2±1.4)分,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2.9±0.3)次vs. (3.9±0.4)次,P<0.05],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30/30)vs. 42.3%(11/26), P<0.05]。结论经腹直肌前鞘鞘内置管连续泵注罗哌卡因可以有效减轻全腹壁整形术后腹壁的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住院期间患者舒适度和术后1个月满意度。

  • 标签: 腹直肌鞘 罗哌卡因 腹壁整形术 置管 术后镇痛 镇痛泵
  • 简介:摘要探讨经膀胱监测法预防腹壁整形术后高腹内压的效果。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吸脂与体型雕塑中心收治全腹壁整形手术女性患者14例,年龄28~52岁,平均35.5岁。用经膀胱监测法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第1天腹内压测量,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14例全腹壁整形术患者术前腹内压3~6(平均4.4) cm H2O、术中即刻10~17(平均14.9) cm H2O、术后第1天7~12(平均9.1) cm H2O。除2例患者术后第1天呼吸困难,经吸氧后缓解外,其余12例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经膀胱监测法对腹壁整形手术有较好的手术保证,可预防术后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腹壁 整形 腹腔腔室综合征 腹内压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我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已经独具文化魅力,这些传统文化体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建筑装饰设计受到很大冲击,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可以换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和弘扬。文章阐述了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主要特色,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应用方法,并对直接应用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对业内人士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传统文化元素 现代建筑装饰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