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烧伤的治疗修复方法。方法通过对我科5年来收治的35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修复进行总结,介绍修复修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35例中,5例部分坏死,30例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修复封闭,功能恢复较理想,外形满意。结论具有血运丰富、好成活、不用吻合血管、抗感染力强等优点,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深度烧伤 皮瓣肌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去骨减压术后在不同时期行颅骨修补对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6例颅脑损伤去骨减压术后的患者,根据颅骨修补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早期组和常规组。早期组50例,于去骨减压术后1.5~3.0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常规组46例,于去骨减压术后3.1~6.0个月行颅骨修补术。观察两组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患者颅骨修补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结果两组切口延迟愈合、皮下积液、切口感染、脑积水、颅内出血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癫痫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0比8.70%(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GOS和K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术后3、6和12个月GOS和KPS明显高于常规组[GOS:(3.58 ± 0.64)分比(3.20 ± 0.74)分、(3.90 ± 0.58)分比(3.61 ± 0.61)分和(4.22 ± 0.55)分比(3.98 ± 0.45)分,KPS:(56.20 ± 8.55)分比(52.17 ± 7.86)分、(68.40 ± 9.12)分比(63.91 ± 10.22)分和(75.20 ± 9.31)分比(70.43 ± 1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能降低术后癫痫的发生率,并且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颅脑损伤 减压颅骨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回顾性研究 颅骨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评价锁骨骨折患者采用经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7.12-2021.12期间治疗的60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切开组和微创组两组,各30例,分析二者采用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术以及经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结果:切开组和微创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切开组患者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低于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微创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无差异(P>0.05);但是,其他手术各项指标表现上,切开组患者相较于微创组较差(P<0.05)。结论:锁骨骨折患者接受经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 标签: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锁骨骨折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规格高镁铝合金扁锭熔铸关键技术可以在工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所以需要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才可以更好地实际应用。在制造过程中受到温度、强度、密度等因素影响,为了有效控制温度,提升铝合金强度和扁锭密度,需要加强熔铸技术研究,才能提高铝合金产品性能。由于合金产品的应用范围较广,加强大规格高镁铝合金扁锭熔铸技术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相关技术发展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大规格 高镁铝合金 扁锭熔铸 关键技术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控制状态(CONUT)评分对初治弥漫B细胞淋巴瘤(DLBCL)老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初治DLBCL老年患者(≥60岁)为研究对象。患者中位年龄为66岁(60~83岁);男性患者为75例,女性为5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前的血清白蛋白值、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淋巴细胞(Lym)计数计算CONUT评分,采取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CONUT评分对患者生存结局预测的最佳临界值,并且根据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低CONUT评分组。组间年龄、B症状、Ann Arbor分期等不同临床特征的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总体生存(OS)曲线,并且计算其3年OS率。采用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本研究DLBCL老年患者OS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通过ROC曲线确定CONUT评分预测DLBCL老年患者生存结局的最佳临界值为3.5分,其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60.0%,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5 (95%CI:0.614~0.795)。②根据CONUT评分的最佳临界值,将129例患者分为高CONUT评分(n=78,CONUT评分≥3.5分)和低CONUT评分组(n=51,CONUT评分<3.5分),2组患者的年龄、B症状、Ann Arbor分期、化疗前血红蛋白(Hb)值、化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5、7.382、15.656、15.530、7.696、17.808,P=0.032、0.007、<0.001、< 0.001、0.006、<0.001)。③对可能影响本研究129例DLBCL老年患者OS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伴B症状、Ann Arbor分期、化疗前Hb值、化疗前血清LDH水平、化疗前血清β2-微球蛋白(MG)、化疗方案是否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化疗疗程数、IPI危险度分层及CONUT评分为DLBCL老年患者3年OS率的影响因素(χ2=6.229、6.690、5.037、8.937、13.588、11.174、4.806、15.787、12.491、13.838,P=0.013、0.010、0.025、0.003、<0.001、0.001、0.028、<0.001、0.006、<0.001)。④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ONUT评分≥3.5分(HR=2.26,95%CI:1.23~4.14, P=0.009),化疗疗程为2~5个(HR=2.89,95%CI:1.60~5.21,P<0.001)及化疗前血清LDH水平≥250 U/L(HR=2.44,95%CI:1.23~4.59,P=0.006)为影响DLBCL老年患者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ONUT评分是影响初治DLBCL老年患者OS率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可根据CONUT评分识别营养不良的DLBCL老年患者,并且对其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营养不良 预后 危险因素 营养控制状态评分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弥漫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采取单独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或RCHOP方案化疗后联合累及野放疗(IFRT)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临床分期为Ann ArborⅠ~Ⅱ期、非大包块型、接受RCHOP方案化疗的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7.0岁(范围:20~83岁);男性患者为39例,女性为29例。根据患者接受RCHOP方案化疗后是否联合IFRT治疗,将其分为RCHOP联合IFRT治疗组(n=22)和RCHOP单独治疗组(n=46)。对2组DLBCL患者的随访均截至2020年2月28日。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比较二者预后,并且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2组患者的总体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曲线,并且计算其5年OS和PFS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5年OS和PFS率,以及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或临床经验及文献资料提示有临床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研究RCHOP联合IFRT治疗组和RCHOP单独治疗组DLBCL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2组DLBCL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1.0个月(23.5~47.0个月)。2组患者的5年OS和PFS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率:94.1%比89.9%、χ2=0.279、P=0.598,PFS率:88.2%比77.1%、χ2=0.782、P=0.376)。③对本研究68例DLBCL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 250 U/L(HR=27.033, 95%CI:2.256~323.916, P=0.009), Ki-67表达水平≥90%(HR=12.067, 95%CI:1.917~75.955, P=0.008),初治疗效未达到客观反应(OR)(HR=0.247, 95%CI:0.065~0.935, P=0.040)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已接受RCHOP方案化疗的Ann ArborⅠ~Ⅱ期、非大包块型DLBCL患者,联合IFRT治疗并不能改善其预后。RCHOP化疗联合IFRT对DLBCL患者的确切疗效及预后,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放射疗法 肿瘤分期 预后 累及野放疗 非大包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