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移位情况,探讨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患者移位类型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根据临床症状和颞下颌关节MRI诊断为ADD的111例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78例,年龄(31.0±10.9)岁(18~60岁)。根据有无咀嚼将患者分为无咀嚼组(40例)和咀嚼组(7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杂音和张口受限及ADD类型。根据咀嚼别,将咀嚼组患者双颞下颌关节分为咀嚼和对,观察咀嚼组患者双颞下颌关节的疼痛、关节杂音以及ADD的分类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咀嚼与临床症状和移位特点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无咀嚼咀嚼两组患者中,咀嚼组患者出现疼痛的比例[89%(63/71)]显著高于无咀嚼组[70%(28/40)](P<0.05)。咀嚼组患者咀嚼和对出现疼痛和关节杂音的比例均有显著差异,同出现疼痛和关节杂音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P<0.05)。MRI检查显示咀嚼组患者出现双ADD的比例[58%(41/71)]显著高于无咀嚼组[37%(15/40)](P<0.05)。咀嚼患者同和对关节出现无关节盘移位、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 ADDwR)和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比例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咀嚼患者左右侧关节出现无关节盘移位、ADDwR和ADDwoR比例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咀嚼组患者同出现ADDwoR的比例显著高于对(P<0.05)。咀嚼与ADD患者的疼痛症状(OR=3.375)和关节盘移位的别(OR=2.278)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咀嚼ADD与无咀嚼ADD患者的移位类型与临床表现不同,前者出现疼痛和双关节盘前移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后者。咀嚼ADD患者的同颞下颌关节发生疼痛、关节杂音和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对咀嚼与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疼痛症状、关节盘前移位别相关。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盘 可复性盘前移位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偏侧咀嚼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咀嚼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患者临床症状及锥形束C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就诊的TMJOA患者100例(200关节),其中男性32例,女性68例,中位年龄为27.5岁(16~71岁)。根据是否有咀嚼习惯分为TMJOA伴咀嚼组71例,TMJOA无咀嚼组29例。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关节杂音和张口受限的临床症状,以及髁突骨质的锥形束CT影像改变。在髁突骨质的影像分析中,排除有双颞下颌关节症状的病例,根据患者主诉症状分为伴咀嚼组和无咀嚼组的症状和非症状关节。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K-S检验显示患者年龄不符合正态分布,使用“M(IQR)”描述并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患者性别、临床症状、髁突病变类型等定性资料使用构成比描述并进行χ²检验。结果无咀嚼组和伴咀嚼组TMJOA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MJOA伴咀嚼组患者疼痛的比例[83.1%(59/71)]略高于无咀嚼组[65.5%(19/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71,P=0.054),两组间关节杂音和下颌运动受限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11,P=0.742;χ²=0.48,P=0.489)。检测的200关节中,锥形束CT影像表现依次为髁突磨平变短[73.0%(146/200)]、表面骨质破坏[65.0%(130/200)]、骨质硬化[42.0%(84/200)]、骨质增生[30.5%(61/200)]及囊性变[15.5%(31/200)]。根据症状分组后,组内比较显示伴咀嚼组的症状关节出现骨质破坏的比例[80.0%(40/50)]显著高于同组的非症状关节[50.0%(25/50)](χ²=9.89,P=0.002);组间比较显示伴咀嚼组的症状关节出现髁突磨平变短的比例[84.0%(42/50)]显著高于无咀嚼组患者的双关节[均为(8/15)](χ²=8.81,P=0.032)。结论伴咀嚼的TMJOA患者可能更易出现疼痛的临床症状,以及髁突表面骨质破坏和髁突磨短变平的锥形束CT影像改变。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偏侧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