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鼠硬金属肺病(HMLD)进展不同阶段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于2019年03月,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组(C组)和硬质合金粉染毒组(HM组)各3组。HM组用肺部气管雾化滴注给药套装给予10 mg/只硬质合金粉。染毒4、8和12周取BALF及血清进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C组和HM组大鼠各染毒时间行为活动、饮食和皮毛无异常,两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HM组大鼠BALF中MMP-1水平在染毒4、8和12周明显升高(P<0.05),TIMP-1水平在染毒8和12周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间血清中MMP-1和TIMP-1水平在各染毒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HM组大鼠BALF和血清中TNF-α水平在各染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1和TIMP-1的动态变化趋势为筛选HMLD诊断和监测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依据。

  • 标签: 大鼠 硬金属肺病 肺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1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血清细胞因子与血浆皮质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方法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十堰市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对照组(58只)和PTSD组(62只),利用改良的单一连续应激(SPS & S)制作PTS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僵立行为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8及血皮质醇含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EL)对照组与PTSD组大鼠EL分别为(13.78±1.82) s和(71.16±5.42) s,PTS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5.153,P<0.05);两组大鼠僵立行为百分比结果显示,PTSD组大鼠再次放入电击设备箱后(重新面临恐惧情景时),大鼠表现为明显的僵立行为,活动明显减少,主要为刻板的蹲伏行为,仅头部有轻微的转动,背部拱起。对照组大鼠表现为自由运动。对照组大鼠僵立行为百分比为(11.3±3.2)%,PTSD组大鼠为(61.3±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21,P<0.05);PTSD组与对照组间血清各IL及皮质醇含量比较,创伤后应激障碍组大鼠血清中IL-2、IL-6、IL-8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SD组大鼠血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血清中IL-4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2,P>0.05)。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与血浆皮质醇浓度呈负相关,IL-2、IL-6、IL-8及血浆皮质醇可能在PTS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细胞因子 前炎性细胞因子 抗炎性细胞因子 血浆皮质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布地奈德结合氯雷他定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 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 我院 2017 年 5 月到 2018 年 11 月 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186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实验组( 布地奈德结合氯雷他定治疗 )和对照组( 氯雷他定治疗 ),每组 93 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副反应发生均较低 ,且差别不大,同时,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以及症状改善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免疫因子 IL-4 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IFN-γ 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分析比较的意义。 结论 对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 布地奈德结合氯雷他定治疗有效率较高,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布地奈德 氯雷他定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甲基化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指数与膀胱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膀胱癌细胞和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细胞库。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90例膀胱癌患者。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Runx3基因甲基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指数。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Runx3基因甲基化和Ki-67指数差异,分析膀胱癌预后与Runx3基因甲基化和Ki-67指数的关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模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Runx3基因甲基化及Ki-67指数显著高于癌旁组织[Runx3基因甲基化率为66.7%比18.9%,Ki-67指数为(43.8±2.5)%比(8.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或χ2=13.233、24.562,P<0.05)。胱癌细胞(T24、UM-UC-3、5637、RT-112)Ki-67指数显著高于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51.1±2.9)%、(47.6±2.5)%、(40.4±3.1)%、(45.9±2.6)%比(7.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87,P<0.05)。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中Runx3基因甲基化及Ki-67指数在肿瘤直径、病灶数目、肿瘤分级、T分期、N分期和临床分期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unx3基因甲基化χ2=4.049、5.148、5.553、10.326、7.394、18.159,Ki-67指数t=9.238、8.127、13.197、15.233、18.137、23.475,均P<0.05)。Runx3基因甲基化及Ki-67指数≥(43.8±2.5)%膀胱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及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Runx3基因未甲基化及Ki-67指数<(43.8±2.5)%患者[中位生存期(13.2±1.4)个月比(24.6±1.7)个月,3年生存率12.6%比41.9%,t或χ2=24.191、8.235,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unx3基因甲基化及Ki-67指数为影响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unx3基因甲基化风险比为1.793,Ki-67指数风险比为2.094,P<0.05)。结论Runx3基因甲基化及Ki-67指数与膀胱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有助于评估膀胱癌预后。

  • 标签: 膀胱癌 细胞核增殖抗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肺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经肺组织病理确诊为成人PLCH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症状、影像特点、肺功能和治疗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PLCH患者10例,包括男7例和女3例,中位发病年龄33岁,主要症状为咳嗽(8/10)和胸闷(4/10),CT表现包括结节影(4/10)、囊腔影(4/10)和团块影(1/10)。7例完成肺功能检查,其中2例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均正常,2例小气道功能障碍,1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下降,2例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下降。1例患者放弃治疗,9例患者戒一手烟和避免二手烟暴露,其中4例给予化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5例单纯使用口服泼尼松片治疗。平均随访3年,失访1例,7例病情改善,1例病情恶化。同时,复习24篇文献,总结805例成人PLC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成人PLCH发病高峰在28~43岁,症状无特异,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但亦可出现罕见团块影,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受损时提示肺部病变严重。治疗上戒烟联合糖皮质激素和(或)化疗可改善多数PLCH患者的预后和延缓疾病进展。

  • 标签: 肺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成人 临床特征 影像特点 治疗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放疗(PORT)流程中含靶区纵隔移位规律和实施中期评估的价值。方法100例NSCLC术后N2期和R1-2切除并任何N期患者,以骨性解剖建立坐标轴,测量纵隔三维方向在PORT流程中的移位规律。采用WilCoxon、Kruskal-Wallis、χ2检验统计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临界值。结果纳入患者PORT流程中X(前后)、Y (左右)、Z(上下)方向纵隔移位分别为0.04~0.53、0.00~0.84、0.00~1.27 cm,纵隔移位距离的大小顺序分别为Z>Y>X;ROC曲线计算临界值分别为0.263、0.352、0.405,>临界值者分别为25(25%)、30(30%)、30例(30%),纵隔三维方向移位不同(P=0.007、<0.001、<0.001);X、Y、Z方向的纵隔移位与切除部位(P=0.355、0.239、0.256)、手术方式(P=0.241、0.110、0.064)均相近。全组纵隔移位>和≤临界值、放疗中程模拟(m-S)后修改和原计划放疗的比较分析显示PORT患者放射性食管炎(RE)、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均相近(均P>0.05);但m-S后修改计划病例≥3级RE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原计划PORT患者,分别为0、7%(P<0.001)。结论NSCLC根治术后N2期和/或R1-2切除病例的PORT流程中存在纵隔移位,20%~30%患者发生明显的移动,PORT流程中期重新定位并修改靶区和放疗计划对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有利。

  • 标签: 纵隔移动 癌,非小细胞肺/术后放疗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原发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9年3月及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例胃原发杯状细胞腺癌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HER2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例,78岁;女性1例,50岁。胃镜活检均诊断为腺癌,肿瘤分别位于胃体和胃窦。镜下见肿瘤细胞团及腺体在胃壁内浸润性生长,2例中均可见杯状及印戒样肿瘤细胞。杯状细胞呈柱状,细胞质透亮,核位于基底部,核异型不明显;印戒样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内富含黏液,核深染,月牙形。瘤巢呈实体小巢、菊形团样及小梁状结构。部分细胞巢中央可见小的腺管结构。例1表现为单纯杯状细胞腺癌。例2中可见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传统腺癌成分。2例杯状细胞腺癌成分均表达细胞角蛋白8/18、突触素,1例表达嗜铬粒素A;HER2免疫组织化学2例均阴性,双色原位杂交检测2例HER2基因均未见扩增。结论胃原发杯状细胞腺癌极为少见,组织形态学方面与原发阑尾的杯状细胞腺癌类似,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切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并再次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资料(复发组),以及同一时期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肝细胞癌首次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资料(原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一般资料、围手术期资料、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期。结果原发组纳入179例患者,其中男性133例,女性46例,年龄14.0~84.0(57.3±11.7)岁;复发组纳入36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6例,年龄40.0~77.0(55.9±11.4)岁。两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肝炎病毒感染状态、术前甲胎蛋白、Child-Pugh评分及吲哚菁绿排泄试验15 min滞留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244.2±84.3)min比(283.4±66.8)min]、术中出血量[(428.5±151.6)ml比(756.2±187.4)ml]、是否为解剖性肝切除、是否单发肿瘤及肿瘤最大直径[(5.81±2.24)cm比(3.69±1.55)cm]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是否侵犯包膜、有无脉管内癌栓及肿瘤分化程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切除与首次手术切除的疗效无显著差别,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癌,肝细胞 复发 再次肝切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体化饮食干预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体成分指标、营养状况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105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个体化饮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炎性因子水平、人体成分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每日蛋白分解率(nPCR)均高于对照组(P<0.05),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中臂围(MAC)、中臂肌围(MAMC)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干预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人体成分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营养状况 糖尿病肾病 饮食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气颗粒物(PM)及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和单核细胞(THP-1细胞)源性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PM与CSE单独或叠加体外刺激A549细胞和THP-1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炎症因子表达,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免疫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5% CSE、50 mg/LPM单独刺激即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二者叠加刺激后,较CSE单独刺激组能够进一步抑制该细胞增殖活性,促进细胞凋亡;同时,在CSE存在时,PM可进一步促进A549细胞和THP-1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β。PM单独或与CSE叠加均可降低A549细胞表达occludin。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显示,CSE与PM叠加进一步促进THP-1细胞表达CD80 mRNA。结论PM能够进一步加重CSE暴露所导致的气道上皮抑制增殖、促进凋亡、炎症及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

  • 标签: 空气颗粒物 香烟烟雾提取物 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检查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中转开胸手术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6月于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193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PET-CT图像资料。193例患者中,中转开胸手术45例(中转组),未中转开胸手术148例(非中转组)。对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中转开胸手术的因素。以最终是否中转开胸手术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出的变量预测中转开胸的效果,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变量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中转组胸部CT的支气管周围或血管周围淋巴结(PLN)、支气管周围软组织袖带(PCS)、胸膜钙化、肺结节钙化、PLN或PCS钙化或密度增高者的比例均高于非中转组(均P<0.05),PE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较非中转组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OR=4.663,95% CI 2.191~9.923,P<0.001)及胸部CT扫描的PLN或PCS密度(OR=2.824,95% CI 1.791~7.303,P<0.001)均为胸腔镜肺叶切除中转开胸手术的独立影响因素。经ROC曲线分析,18F-FDG PET和胸部CT组合预测中转开胸手术的效能[AUC=0.891(95%CI 0.831~0.951);SUVmax最佳临界值为3.45、CT最佳临界值为70 Hu:灵敏度84.4%,特异度83.8%]优于单纯胸部CT[AUC=0.678(95% CI 0.591~0.766);CT最佳临界值为70 Hu:灵敏度62.2%,特异度62.8%;P<0.001]及年龄[AUC=0.625(95% CI 0.532~0.719);最佳临界值为65.5岁:灵敏度75.6%,特异度60.1%;P<0.001]。结论胸部CT扫描的PLN或PCS密度及患者年龄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中转开胸手术有预测价值,CT与PET联合预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否中转开胸手术具有附加作用。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胸廓切开术 胸腔镜 ROC曲线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尿液细胞颗粒计数候选参考测量程序,并应用于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多中心性能评估。方法方法学建立。依据尿液细胞颗粒计数人工镜检方法和国际实验血液学学会发布的尿液颗粒计数参考方法,建立了基于未离心尿液细胞颗粒计数的候选参考测量程序。4家三甲医院检验科,每家3位经过培训的技师应用该程序,分别检测同1份标本,每份标本重复计数5次,得到尿液细胞颗粒计数的定量结果。4家医院分别使用建立的候选参考测量程序和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本单位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尿液标本40~60份,对建立的参考测量程序进行应用评估,并对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性能评估。结果每家医院3位技师采用候选参考测量程序获得的检测结果变异系数符合要求(红细胞≤6.98%,白细胞≤6.99%,上皮细胞≤13.94%)。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性能评估结果显示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检测结果正确度符合要求(偏倚≤4.98%),与参考测量程序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R2≥0.989)。结论成功建立了尿液细胞颗粒计数候选参考测量程序,精密度和准确性符合要求;应用该程序对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进行了多中心性能评估,准确性和一致性良好。

  • 标签: 尿液 细胞颗粒计数 参考方法 性能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长春瑞滨软胶囊单药节拍化疗治疗一线失败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和山东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确诊的一线治疗后复发经口服长春瑞滨软胶囊节拍化疗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7例,末次随访至2021年6月30日。记录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析长春瑞滨软胶囊单药节拍化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7例患者的中位年龄70岁,所有患者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为1~2分,其中2分占82.3%(39/47)。治疗2个周期后疗效分析结果显示,0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5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19例患者病情稳定,23例患者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10.6%,疾病控制率为51.1%。生存分析显示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5.8个月。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3级白细胞减少,其他的不良反应在1~2级。结论长春瑞滨软胶囊节拍化疗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预后,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老年人 疗效评估 长春瑞滨软胶囊 节拍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肿瘤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中晚期NSCLC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基础上结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以28 d为一化疗周期,连续化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卡氏(KPS)评分和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3.41%,26/41)高于对照组(41.46%,17/41),P<0.05。两组化疗后KPS评分较化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化疗后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观察组CD3+、CD4+和CD4+/CD8+较化疗前增加(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肝肾异常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明显,且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复发苦参注射液 化疗 生存质量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