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9例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30.4%)诊断为Von Hippel-Lindau病。69例均采用后正中入路切除肿瘤。术前2例患者行肿瘤供血动脉的栓塞治疗。应用改良McCormick分级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肿瘤全切除。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2.9%),伤口愈合不良2例(2.9%),硬膜外血肿1例(1.4%),术后感染4例(5.8%)。69例患者中,术后改良McCormick分级无变化52例(75.4%),改善12例(17.4%),恶化5例(7.2%)。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仅术前改良McCormick分级为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OR:4.77,95%CI:1.21~18.79,P=0.026)。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20.1)个月(30~95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McCormick分级无变化47例(77.0%),改善9例(14.8%),恶化5例(8.2%)。结论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术前改良McCormick分级低的患者其术后的神经功能更佳。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脊髓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9例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30.4%)诊断为Von Hippel-Lindau病。69例均采用后正中入路切除肿瘤。术前2例患者行肿瘤供血动脉的栓塞治疗。应用改良McCormick分级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肿瘤全切除。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2.9%),伤口愈合不良2例(2.9%),硬膜外血肿1例(1.4%),术后感染4例(5.8%)。69例患者中,术后改良McCormick分级无变化52例(75.4%),改善12例(17.4%),恶化5例(7.2%)。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仅术前改良McCormick分级为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OR:4.77,95%CI:1.21~18.79,P=0.026)。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20.1)个月(30~95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McCormick分级无变化47例(77.0%),改善9例(14.8%),恶化5例(8.2%)。结论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术前改良McCormick分级低的患者其术后的神经功能更佳。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脊髓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 ≤ 6.17,25例)和高NLR组(NLR > 6.17,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介入治疗方案及直接PCI术后IMR值,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NLR与直接PCI术后IMR的相关性。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患者糖尿病病史(7/25 vs. 15/25,χ2 = 5.195,P = 0.023)、高血脂病史(7/25 vs. 14/25,χ2 = 4.023,P = 0.045)、中性粒细胞计数[6.33(4.04,6.66)× 109/L vs. 7.90(7.23,12.09)× 109/L,H = 18 716.000,P < 0.001]、淋巴细胞计数[1.85(1.37,2.56)× 109/L vs. 0.87(0.78,1.03)× 109/L,H = 29 710.000,P < 0.001]、发病-球囊扩张时间[227.00(180.00,390.00)min vs. 360.00(270.00,435.00),H = 25 199.500,P < 0.001]及直接PCI术后IMR值[(29.9 ± 2.7)vs.(40.4 ± 1.7),t = 16.307,P < 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LR与IMR具有正相关性(r = 0.676,P < 0.001)。进一步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示,患者NLR与直接PCI术后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有关(R2 = 0.457,P < 0.001)。结论STEMI患者入院时,较高的NLR水平与直接PCI术后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对预测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微循环状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阻力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494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应用脊髓表面挫伤的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为1个假损伤对照组和5个脊髓损伤组,每组5只大鼠(购自复旦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用miRNA芯片分析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miRNA的表达。用agomiR-494鞘内治疗后,评定大鼠运动功能。正态性采用Shapiro-Wilk正态检验,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侧t检验。结果与假损伤对照组比较,有14个miRNA上调,有46个miRNA下调2倍,而miR-494是最显著下调的miRNA之一。与单纯SCI组比较,agomiR-494鞘内治疗后的SCI+agomiR-494组,大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剩余组织(甲酚紫染色评估)增多,TUNEL阳性细胞减少。agomiR-494对miR-494的上调可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的功能恢复,减小病变大小并抑制凋亡细胞。脊髓组织中miR-494的表达与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834,P<0.05)。此外,miR-494通过直接靶向BV-2细胞中的3’端非编码区(3’UTR)来抑制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途径的负调节剂PTEN。结论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miR-494的过表达通过抑制PTEN的表达来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脊髓损伤 微小RNA-494 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TK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ccR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并研究TTK在ccRCC进展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对112例ccRCC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测定,根据TTK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TTK高表达组和TTK低表达组。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和分期等临床特征与TTK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别通过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TTK对ccRC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TTK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结果ccRCC患者标本中TT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TK表达水平与患者T分期(P=0.008)和淋巴结转移(P=0.023)明显相关。TTK敲除能够抑制ccRCC细胞株HTB-47和CRL-1932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还有助于小鼠体内ccRCC的生长和转移。结论TTK能够影响ccRCC的进展,并可能成为ccRCC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肾肿瘤 腺癌,透明细胞 TTK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患者肿瘤浸润及静脉血T淋巴细胞中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的表水平,并对CEACAM1和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8年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病理资料齐全的新鲜胶质瘤组织92例,获取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组)及同一患者静脉血单核细胞(PBMC组),收集健康志愿者PBMCs 35例及颅脑损伤切除脑组织15例(对照组)。提纯获取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s)及获取相同患者静脉血单核细胞(PBMCs),健康对照组收集健康志愿者的PBMCs 35例及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切除脑组织15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CEACAM1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EACAM1在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EACAM1与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卡氏评分(KPS评分)、γ-干扰素(IFN-γ)等多种临床病理因素之间以及CEACAM1在胶质瘤和T淋巴细胞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分别采用Student’s t检验及Spearman’s秩相关检验。结果胶质瘤患者PBMCs中CEACAM1阳性细胞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增加,TILs中表达进一步增加[阳性表达率为CD4:TIL(6.01±0.21)%、G-PBMC(3.04±0.15)%、C-PBMC(0.95±0.10)%,t=11.380、8.190;CD8:(5.52±0.19)%、(3.54±0.15)%、(0.97±0.88)%,t=8.130、10.140;P<0.05;平均荧光强度为CD4:TIL 7.34±0.29、G-PBMC 4.22±0.22、C-PBMC 2.06±0.17, t=8.610、5.860;CD8:6.04±0.26、3.50±0.18、1.46±0.13,t=8.140、6.820,P<0.05];CEACAM1在高级别胶质瘤患者PBMCs中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升高[CD4:Ⅰ~Ⅱ级(2.05±0.16)%;Ⅲ~Ⅳ级(3.47±0.18)%,t=4.960,P<0.05;CD8:Ⅰ~Ⅱ级(2.34±0.20)%;Ⅲ~Ⅳ级(4.12±0.16)%,t=6.670,P<0.05],且在TILs中表达进一步升高[CD4:Ⅰ~Ⅱ级:(3.87±0.33)%; Ⅲ~Ⅳ级(6.37±0.22)%,t=6.470,P<0.05;CD8:Ⅰ~Ⅱ级(4.45±0.27)%、Ⅲ~Ⅳ级(6.24±0.20)%,t=5.140,P<0.05];胶质瘤患者TILs和PBMCs中CD4+T细胞上的CEACAM1的表达同患者KPS评分呈负相关(r=-0.346、-0.393,P<0.05);胶质瘤患者TILs中CD4+T和CD8+T细胞及PBMCs中CD4+T细胞上CEACAM1的表达与患者IFN-γ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55、-0.291、-0.277,P<0.05);胶质瘤中CEACAM1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正相关,脑组织中表达阴性(脑组织:1.07±0.18;Ⅰ~Ⅱ级:3.10±0.30、Ⅲ~Ⅳ:6.40±0.32,t=4.590、6.450,P<0.05),胶质瘤CEACAM1的表达与T淋巴细胞表达也具相关性(r=0.535、0.568,P<0.05)。结论CEACAM1在胶质瘤患者T细胞及肿瘤细胞中存在异常表达,且与多种临床因素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和免疫逃逸。

  • 标签: 胶质瘤 免疫检查点分子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