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可植入性后房型屈光晶状(ICL)植入术作为屈光不正的主要矫正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逆性等优势,目前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尽管ICL的材料和设计逐渐改进,但术后并发症仍有可能发生,如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等,可影响术后效果,甚至需再次手术。现就ICL植入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类、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可植入性后房型屈光晶状体 并发症 并发性白内障 继发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屈光手术的不断进步,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作为一种屈光不正的矫正方法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ICL植入术后并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约2%~3.5%,严重时需白内障手术(<1%)。ICL植入术后早期并发性白内障与手术操作、患者年龄及屈光度等有关,而晚期并发性白内障多归因于ICL与晶状的接触或房水循环改变有关。近年来术后早期并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明显下降,与ICL材质与设计类型改进、手术经验增长等因素有关。ICL拱高过低术后白内障发生风险上升,有研究认为理想拱高应在250~750 μm之间。(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41-145)

  • 标签: 可植入性后房型屈光晶状体 并发性白内障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体育教学是学生在教学中的必修课,它既能充实学生的生活,又能使学生在忙碌的学习中得到充分的休息,通过体育锻炼来缓解压力;另外,有效进行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心态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以下本文就体育教学实施“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 标签: 教会 勤练 常赛
  • 简介:摘要: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勘察是设计的前提,设计为施工提供依据,三者之间密切联系。推行勘察、设计与施工的一化模式,将有助于实现企业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好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前后衔接,无论是对于工程质量的提升,还是成本、进度的控制,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岩土工程项目中,除了要熟练掌握勘察、设计、施工等环节的技术要点,还要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确保一化模式得以顺利实施,保证岩土工程顺利建设完成。

  • 标签: 岩土工程 勘察设计 施工一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组合压配型桡骨头假置换与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64例成人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8例,女46例;年龄32~58岁,平均45.7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内固定组(mini钢板螺钉内固定32例)和置换组(组配型人工桡骨头假置换32例)。末次随访时记录并比较肘关节外翻角度、肘关节活动范围、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以评价术后疗效。结果内固定组和置换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8~48个月(平均18.7个月)随访。内固定组和置换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1.4±8.2)、(68.9±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屈伸角度分别为95°~125°、100°~140°;旋转角度分别为135.3°±11.2°、143.5°±12.8°,Mayo评分分别为(79.2±3.8)、(83.4±3.9)分,以上项目置换组均优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VAS分别为(7.6±0.7)、(0.9±0.7)分;置换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VAS分别为(7.9±0.8)分、(0.7±0.6)分,两组组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感染。内固定组出现内固定松动伴尺神经炎症状1例;置换组出现假周围吸收但无假松动1例。结论人工桡骨头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成人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桡骨头置换效果更佳。

  • 标签: 肘关节 关节成形术,置换,肘 骨折固定术,内 桡骨头骨折 外翻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玻璃切割手术(PPV)联合完全内界膜(ILM)剥除与联合保留中心凹ILM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方法循证医学研究。以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玻璃切除术、内界膜剥除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在线数据库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Cochrane图书馆检索相关文献。选取以高度近视黄斑劈裂作为研究对象,干预方式为PPV联合完全ILM剥除与联合保留中心凹ILM剥除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1日。排除重复、信息不完整或不相关文献和综述性文献。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选择均数差(MD)和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量的估计值,应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评价指标为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手术后黄斑裂孔(MH)发生率。结果根据检索策略初步检索出232篇文献,最终纳入10篇文献的417只眼进行分析,其中PPV联合完全ILM剥除、保留中心凹ILM剥除分别为245、172只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PPV联合完全ILM剥除者与联合保留中心凹ILM剥除者治疗后BCVA、CF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VA:MD=0.05,95%CI -0.00~0.11,P>0.05;CFT:MD=-4.79,95%CI-18.69~9.11,P>0.05);MH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5.70,95%CI 2.22~ 14.61,P<0.05)。结论PPV联合完全ILM剥除与保留中心凹ILM剥除手术均可有效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眼BCVA、CFT均得到改善;与完全ILM剥除比较,保留中心凹ILM剥除手术后MH发生率更低。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除术 内界膜剥除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