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正>国庆长假,我们到奉节舅舅家作客,坐船返回,游览了长江。我们顺流而下,奔腾咆哮的长江,一进瞿塘便遇上气势磅礴的夔门。两岸的山峰,陡削如壁,拔地而起,把滔滔江水逼成一条细带,蜿蜒于深谷之中。在这里,我远远地看见了悬崖缝中的悬棺。听导游说,悬棺里的人一

  • 标签: 瞿塘峡 夔门 滔滔江水 小猴 参观游览 神女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颌磨牙、前磨牙远移时的轴倾度、转矩和扭转变化,以及不同的牵引方式防止前牙唇倾和磨牙远移复发的作用。方法纳入患者16例,牙齿146颗。收集并重叠初诊研究模型(T0),上颌磨牙远移阶段模型(T1),以及上颌前磨牙远移阶段模型(T2)。测量磨牙和前磨牙远移效率和角度变化,对比矫治器牵引、尖牙牵引和对照组前牙唇展量以及T1至T2磨牙远移效率是否下降。结果上颌磨牙远移效率为81.03%;远移后平均远中倾斜4.37°(P=0.000),颊倾1.6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明显扭转(P=0.160)。上颌前磨牙远移效率为78.79%;远移后平均远中倾斜5.96°(P=0.000),颊倾3.91°(P=0.000),颊尖远中向扭转1.98°(P=0.00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推磨牙远移后(T1),矫治器牵引组前牙无明显唇倾;尖牙牵引组前牙唇倾0.77 mm,对照组前牙唇倾0.52 mm。上颌第二磨牙矫治器牵引组T1至T2远移效率无明显下降;尖牙牵引组效率下降16.37%;对照组效率下降13.23%。上颌第一磨牙不同牵引方式组T1至T2远移效率均无明显下降。结论矫治器牵引能够有效防止前牙唇倾以及第二磨牙远移效率下降。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 三维重叠 磨牙远中移动 弹性牵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磨牙远中移动不同设计方式下上颌牙列的维受力,以期为临床设计合理的磨牙远中移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颌磨牙远中移动方式,进行3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同时移动组设计上颌第一和第二磨牙同时远中移动;第二磨牙移动组设计上颌第二磨牙远中移动;第一磨牙移动组设计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每组制作10个矫治器,移动量设计为0.2 mm。建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上牙列维力学传感测力装置,该装置包含14颗牙齿的上颌牙列模型,每颗牙齿与单独的传感器连接后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戴入该上颌牙列模型,通过数据采集软件对14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采集。以移动牙为目标牙,除移动牙外的其余牙为支抗牙,测量3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各牙位维受力数据,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同时移动组第一和第二磨牙矢状向受力分别为(5.61±0.94)和(5.81±1.08)N,均显著小于其他组相同牙位目标牙(P<0.05);第一磨牙移动组第二磨牙受到矢状向反作用力(-6.73±1.99)N;3组前牙均受到矢状向反作用力,力值从尖牙至中切牙逐渐减小。冠状向上,同时移动组第二前磨牙受到腭向反作用力,力值为(-2.17±1.06)N;第二磨牙移动组第一磨牙同样受到腭向反作用力,力值为(-1.99±0.70)N;第一磨牙移动组第二磨牙、第二前磨牙也受到腭向反作用力,分别为(-2.85±0.57)和(-1.85±0.74)N。相比矢状向与冠状向受力,3组目标牙和支抗牙的垂直向受力均较小。结论同时远中移动第一和第二磨牙时两者受到的矢状向矫治力较小;单独远中移动第一磨牙时第二磨牙受到较大的矢状向反作用力;磨牙远中移动时应设计相邻支抗牙的颊向位移以抵消支抗牙受到的腭向反作用力。

  • 标签: 正畸矫正器设计 正畸学 力学 应力,物理 牙移动 透明矫治器 磨牙远中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