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炎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收治炎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25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炎性乳腺癌患者纳入分析,占同期收治新发乳腺癌患者的0.89%(25/2811)。临床分期Ⅲ期17例(68%),Ⅳ期8例(32%),预后分期Ⅲ期17例(68%),Ⅳ期8例(32%)。Luminal B型(HER-2阴性)9例(36%),HER-2阳性型5例(20%)及三阴型11例(44%)。1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R0切除率94.7%(18/19)。中位生存时间18.2个月,预后分期ⅢB期、ⅢC期和Ⅳ期患者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9%,66.7%和15.6%(χ2=13.24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炎性乳腺癌临床发病率不高,但是病期晚,预后差。在接受新辅助治疗后90%以上的患者可以获得局部R0切除。

  • 标签: 炎性乳腺癌 分子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PD-1/PD-L1)通路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无论在抗肿瘤还是在抗炎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具体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介绍了PD-1及PD-L1的分子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通路之间的关系。PD-1蛋白是免疫抑制分子,与其配体PD-L1结合起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在肿瘤或炎症中,JAK/STAT、NF-κB、MAPK、PI3K以及TIM-3/Gal-9等其他信号通路被激活,诱导免疫细胞及肿瘤细胞高表达PD-1及PD-L1,使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消耗增加,募集减少,从而使机体抗肿瘤、抗炎能力下降。PD-1/PD-L1与JAK/STAT、NF-κB、MAPK、PI3K以及TIM-3/Gal-9等其他信号通路也起相互调控作用。PD-1/PD-L1抑制剂与JAK/STAT、NF-κB、MAPK、PI3K以及TIM-3/Gal-9等通路抑制剂联合应用,在抗肿瘤以及肿瘤耐药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相对于PD-1/PD-L1对肿瘤作用的研究而言,PD-1/PD-L1在炎症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无相应的药物应用于临床,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支持。

  • 标签: 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 抑制剂 肿瘤,免疫治疗 抗炎治疗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结节病伴随IgA肾病在临床上不常见,其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本文报道1例同时合并IgA肾病的结节病肾损害病例,患者以双下肢水肿为首发症状入院,实验室检查以血肌酐升高为主要异常,经肾活检明确病理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血肌酐下降及双下肢水肿减轻。对于怀疑结节病肾损害合并IgA肾病的病例,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明确诊断后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可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结节病 肾小球肾炎,IgA 肾炎,间质性 肉芽肿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异常浸润为特征的罕见妊娠合并胃肠道疾病。方法对1例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后妊娠20周合并腹水,伴有外周血及腹水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高的病例进行报道,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患者经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很快治愈,且胎儿预后良好。结论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妊娠合并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妊娠 腹水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建立连云港地区健康成人尿液α1-微球蛋白(α1-MG)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20年10—11月至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成人1 019位,男505名,女514名,年龄(54.90±15.78)岁,年龄范围为20~79岁。检测参检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肌酐、葡萄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常规生化指标,并比较尿液α1-MG的检测结果在各组间的差异。应用Kolmogorov-Smirnov方法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并建立连云港健康成人尿液α1-MG的参考区间。结果健康成人尿液α1-MG的分布呈非正态分布,男性组尿液α1-MG的浓度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康成人尿液α1-MG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研究依据性别不同建立健康成人尿液α1-MG的参考区间为男性<16.6 mg/L,女性<11.9 mg/L。结论本研究应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初步建立了连云港地区健康成人尿液α1-MG的参考区间,进而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进展监测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尿液 α1-微球蛋白 参考区间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72岁,因上腹部胀痛10余天急诊入院。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经多学科讨论后,考虑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胆管癌可能。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减黄,待黄疸好转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见胆总管中下段质硬,增粗。术后病理结果:混合性神经内分泌(G3)-非神经内分泌(中分化腺癌)肿瘤。

  • 标签:
  • 作者: 潘佐泱 贾孟辉 李占涛 贾戌生 刘倩 马玉玮 何生存 岳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银川 750004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银川 750001 宁夏医科大学回医药现代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银川 750004,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银川 750001,宁夏医科大学回医药现代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银川 750004,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中医医院骨科,海源 75529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豆叶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组织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16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及巴豆叶低、中、高剂量组,每组36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ACO)模型。巴豆叶高、中、低剂量组灌胃巴豆叶水煎液0.06、0.12、0.18 g/ml,尼莫地平组灌胃尼莫地平混悬液1.08 g/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 d后,以Garcia JH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TUNEL法检测海马CA3/DG区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海马ERK1/2、p-ERK1/2蛋白表达。结果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巴豆叶低、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0.01),凋亡细胞数降低(P<0.01),海马p-ERK1/2/ERK1/2[1 d:(0.22±0.03)、(0.34±0.02)、(0.46±0.01)比(0.19±0.02);3 d:(0.38±0.02)、(0.50±0.02)、(0.68±0.02)比(0.27±0.02);7 d:(0.29±0.03)、(0.43±0.02)、(0.59±0.02)比(0.21±0.03)]蛋白表达上调(P<0.01)。结论巴豆叶可上调ERK1/2通路蛋白表达,有效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减少海马CA3/DG区细胞凋亡。

  • 标签: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巴豆叶 海马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细胞凋亡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