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获得性肥大综合征(SAPHO)患者的血清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32例北京积水潭医院风湿免疫科经治的SAPHO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2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清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并对血清转换生化标志物与病情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两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和秩和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2个以上独立样本结果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变量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2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观察组血红蛋白[128(122,140) g/L]显著低于对照组[139(125,154) g/L](U=306.5,P<0.05),但血清ALP水平[75.00(66.00,85.75)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56.00(48.50,63.25) mmol/L](U=153,P<0.01)。血清转换生化标志物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52.51(41.72,86.11) ng/ml]、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0.57(0.39,0.72) ng/ml]、N-端钙素(OC) [(20±8) 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91(28.97,42.80) ng/ml,0.34(0.27,0.49) ng/ml,(15±4) ng/ml](U=183,P<0.01;U=223,P<0.01;t=3.180,P<0.01),2组25-羟维生素D3 [25-(OH)VD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73(12.25,19.23) ng/ml,16.72(11.74,20.92) ng/ml](P>0.05)。血清转换生化标志物与有无脊柱、、关节受累无关。不同关节受累数目分组结果显示,患者血清O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4,P<0.05),且关节受累数目越多,OC值越低。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P1NP (r=0.805)、β-CTX (r=0.460)与OC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0.01)。观察组血清tP1NP、β-CTX、OC、25-(OH)VD3水平与年龄、病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无关(P均>0.05)。但β-CTX与CRP呈正相关(r=0.392,P<0.05),OC与ESR呈正相关(r=0.475,P<0.05)。结论SAPHO综合征患者血清tP1NP、β-CTX、OC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β-CTX和OC水平可以反映患者体内炎症的严重程度,OC水平与患者关节受累数目相关。

  • 标签: 获得性骨肥大综合征 炎症 骨转换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塑鼻尖上区致密真皮纤维结构矫正鼻头肥大的效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于郑州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整形外科伴鼻头肥大行肋软骨综合鼻整形术患者57例,男1例,女56例,年龄18~53(29±6)岁。术中对鼻尖上区致密真皮纤维结构用水平划痕重塑,行鼻头表现点处真皮深层内缝线固定的方法。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鼻尖上区有无拱形及鼻尖向上移位。结果57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近远期无明显变化。其中1例女性出现鼻尖上移,其余56例患者均无鼻尖上移及上转折区拱起。结论重塑鼻尖上区致密真皮纤维结构使鼻头肥大患者术后鼻尖上区过渡自然、形态优美、鼻头结构稳定。

  • 标签: 鼻整形 肋软骨 鼻尖成形 鼻头肥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FM)患者在下颌牵引成术后出现的髁突吸收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整形中心行下颌牵引成术治疗的HFM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数字化软件ProPlan CMF 3.0对术前及取出延长器前的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髁突的高度与体积,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术前、后髁突高度和体积的变化,可计算髁突高度吸收率和体积吸收率。Ⅱa型与Ⅱb型,佩戴与未佩戴口腔颌板,以及童年期与青春期半侧颜面短小患者间的患侧髁突体积吸收率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患侧髁突体积吸收率及患侧髁突高度吸收率与牵引距离、术前髁突高度、患者手术年龄、延长器置入时间各指标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47例Ⅱa型HFM患者,其中男36例,女11例,初诊年龄为(8.49±2.60)岁(5~20岁),童年期(5~<10岁)36例,青春期(10~20岁)11例;46例Ⅱb型HFM患者,其中男34例,女12例,初诊年龄为(8.93±3.43)岁(5~20岁),童年期(5~<10岁)36例,青春期(10~20岁)10例。Ⅱa型及Ⅱb型HFM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9.22±2.21)个月、(9.79±2.59)个月,面部不对称情况得到有效改善,CT示断端成良好,张闭口活动、语音、进食等均正常。Ⅱa型HFM患者的患侧髁突体积吸收率为34.8%(19.1%,54.3%),其与牵引距离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0.46, P=0.001),与术前髁突高度(r=-0.12, P=0.421)、患者年龄(r=-0.06, P=0.691)及延长器置入时间(r=-0.10, P=0.517)无相关性。Ⅱb型HFM患者的患侧髁突体积吸收率为61.0%(11.2%,95.0%),与术前髁突高度存在中等程度的负相关性(r=-0.45, P=0.002),与牵引距离相关性较弱(r=0.29, P=0.049),与患者年龄(r=0.06, P=0.705)及延长器置入时间(r=0.21, P=0.157)无相关性,Ⅱa型与Ⅱb型HFM患者的患侧髁突体积吸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0, P=0.058),下颌牵引成术后佩戴口腔颌板与否并不影响患侧髁突体积吸收率(Ⅱa型z=-1.17, P=0.242;Ⅱb型z=-0.17,P=0.869),童年期与青春期的HFM患者其患侧髁突体积吸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a型z=-0.18,P=0.860;Ⅱb型z=-1.50,P=0.134)。结论HFM患者在下颌牵引成术后会出现患侧髁突吸收,患侧髁突体积吸收率与牵引距离及术前髁突高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 标签: 下颌骨 骨生成,牵张 颞下颌关节 髁突 骨吸收 半侧颜面短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颧骨L型截降低术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评估手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整形中心行颧骨L型截降低术的女性求美者,利用数字化软件Materialise ProPlan CMF 3.0对术前、后CT进行三维重建,在颞下颌关节的轴位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完成17组有关长度和角度的数据测量,包括轴位面的髁突前后径及矢状面的关节前、上、后间隙。所得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s表示,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选择30例行颧骨L型截降低术的女性求美者,初诊年龄为(26.19±4.08)岁,范围21~36岁,其中15例年龄<25岁,15例年龄≥25岁。术后轴位面的髁突前后径(9.406±1.241) mm,略大于术前(9.259±1.276) mm,差值为(0.146±0.388) mm;术后矢状面的关节前、上、后间隙分别为(1.080±0.537) mm、(1.598±0.591) mm、(1.239±0.568) mm,略小于术前(1.193±0.533) mm、(1.907±0.755) mm、(1.670±0.926) mm,差值分别为(0.113±0.409) mm、(0.309±0.711) mm、(0.431±0.786)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余13项测量指标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颧骨L型截降低术会对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带来轻微改变,但通过自身代偿,颞下颌关节能适应这种改变并达到新的平衡,不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是一种安全的轮廓美容手术。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 咬合功能 代偿能力 数字化技术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出现右足趾肿痛、破溃4年,加重1个月的糖尿病足患者,经严格内科治疗及相关检查后,拟行胫骨横向搬移,但术前发现小腿内侧皮肤条件欠佳,遂行腓骨横向搬移。用微型截骨器在腓骨外侧中段两侧截,两截线相距约10 cm,远端截线距外踝尖约10 cm。术后第8天开始搬移,每6小时搬移1次,每天向内侧延长1 mm,搬移14 d后再往回搬移14 d。从术前术后皮温、踝肱指数、CT血管造影、CT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创面愈合情况等进行对比评估。术后28 d创面完全愈合。

  • 标签: 腓骨 骨搬移 糖尿病足 血管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学髋关节损害的AS患者强度指数、骨质疏松及骨折情况,探索该类患者强度变化的特点。方法分析跟超声的强度指数与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DXA)值(全髋,g/cm2)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统计分析。纳入研究的339例AS患者依据Bath AS髋关节放射学指数(BASRI-hip)评分分组,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及χ2检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强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强度低于同龄人的相关因素。结果①跟超声强度指数与DXA(全髋,g/cm2)呈正相关(r=0.553,P<0.01)。②放射学髋关节损害组年龄27(23,37)岁低于无放射学髋关节损害组37(28,4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86,P<0.01)。2组性别及病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在<50岁的AS患者中,与无放射学髋关节损害组相比,放射学髋关节损害组强度指数降低(78±18与84±16)、强度低于同龄人比率升高(41.0%与18.4%)、骨质疏松发生率升高(42.7%与28.8%)、脆性骨折发生率升高(3.7%与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8,P<0.01;χ2=16.758,P<0.01;χ2=5.886,P=0.019;χ2=4.67,P=0.038)。在≥50岁的AS患者中,2组上述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学髋关节损害[OR值(95%CI)=1.912(1.05,3.48)]、年龄[OR值(95%CI)=0.94(0.911,0.97)]及BMI(kg/m2)[OR值(95%CI)=0.875(0.807,0.948)]与AS患者强度低于同龄人相关。结论跟强度指数与DXA骨密度值呈正性强相关。放射学髋关节损害的AS强度降低,骨质疏松及脆性骨折发生风险升高。放射学髋关节损害、年龄及BMI与AS患者强度降低相关。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