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河床式水电站多采用闸墩配合弧形闸门的形式进行挡水、泄水。弧门座是弧形闸门启闭的关键受力部位,其安装质量将直接影响大坝运行和防汛安全。因其安装精度要求高、场地狭窄、交叉作业多、安装测量环境差等因素,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难度较大。本文通过旬阳水电站工程实践,找出一套准确、合理的大型弧形闸门座安装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水电站 弧形闸门 支铰 安装工艺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会阴旁入路治疗骨盆耻骨下-坐骨骨折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5具10侧完整湿性成人尸体标本上模拟会阴旁入路,明确入路体表设计标志及显露范围,观察股后皮神经会阴与手术入路切口的解剖特点;于入路切口上选取5个测量点,测量每个点与股后皮神经会阴体表投影的距离(L1~L5)。临床应用经会阴旁入路耻骨下-坐骨骨折复位固定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41.55±14.32)岁(范围18~62岁)。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按照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测量内收肌群肌力,并根据Majeed评分评价功能。结果解剖研究表明,耻骨联合角顶点水平外侧旁开4 cm与坐骨结节以近4 cm的连线为会阴旁入路轴线,经此入路可显露耻骨联合至坐骨结节范围,入路切口测量点与股后皮神经会阴的距离L1为(19.40±1.17)mm(范围18~21 mm)、L2为(16.60±2.76)mm(范围10~20 mm)、L3为(18.30±1.89)mm(范围16~21 mm)、L4为(19.20±1.93)mm(范围16~22 mm)、L5为(14.70±1.83)mm(范围13~18 mm)。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91±4.09)个月(范围13~26个月)。手术切口长度为(8.18±0.98)cm(范围7~10 cm),手术时间为(59.64±12.17)min(范围43~85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50,130)ml。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3.36±2.06)周(范围10~16周)。Matta评分为优6例、良4例、可1例。末次随访时内收肌群肌力4级4例、5级7例;Majeed评分为(86.55±9.59)分(范围66~100分),其中优8例、良3例。术后出现性交痛2例、异位骨化2例,所有患者均无会阴区感觉障碍及疼痛。结论会阴旁入路与股后皮神经会阴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股后皮神经会阴损伤的风险小。采用会阴旁入路治疗耻骨下-坐骨骨折切口隐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是治疗耻骨下-坐骨骨折的安全入路,可获得较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

  • 标签: 耻骨 坐骨 骨折固定术,内 解剖学 会阴
  • 简介:摘要桥梁静载试验是结构承载能力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桥梁静载试验,检测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是否满足要求。本文以实际简梁桥为工程背景,通过对该桥进行静载试验,对试验过程及方法进行分析,为同类桥梁静载试验及承载能力评定提供参考。

  • 标签: 简支梁桥 静载试验 桥梁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指带桡神经浅拇指背侧的指背动脉穿皮瓣修复拇指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16例(16指)拇指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2~58岁,平均37岁。挤压伤6例,绞伤6例,电锯伤及切割伤4例。拇指单纯掌侧软组织缺损7例,掌侧合并侧方软组织缺损6例,指背缺损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0~7.0 h,平均4.0 h。清创后软组织缺损面积3.3 cm×1.8 cm~6.0 cm×2.8 cm。采用大小为3.6 cm×2.1 cm~7.0 cm×3.2 cm的同指指背动脉穿皮瓣逆行修复,同时将皮瓣携带的桡神经浅拇指背侧与创面内的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供区12例直接拉拢缝合,4例残留小面积创面行全厚游离皮片植皮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观察末次随访时皮瓣血运、外观、质地及静态两点辨别觉,对比伤指与健侧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总活动度(TAM)及虎口角。结果术后1例皮瓣表面出现水泡,拆除蒂部部分缝线,经换药后皮瓣成活。其余15例皮瓣顺利成活。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与周围组织相近,耐磨、耐寒冷。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为8~13 mm。伤指TAM为138°±3.9°、健侧为140°±3.4°,伤侧虎口角度为95°±10.3°、健侧为96°±9.2°,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61、1.732, P值均>0.05)。供区仅残留线性瘢痕。结论同指背侧带桡神经浅拇指背侧的指背动脉穿皮瓣可逆行修复拇指多个部位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疗效满意,供区损伤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拇指 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桡神经浅支 指背动脉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指端、指腹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2月—2019年4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21例(21指)拇指指端、指腹创面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1~65岁,缺损部位:指端14例、指腹7例,均存在骨骼和/或肌腱外露。本组患者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4.0 cm×2.7 cm,均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3 cm×1.8 cm~4.3 cm×3.0 cm。术中将皮瓣携带的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与创面内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供区直接缝合。观察术后皮瓣成活、供区伤口愈合情况及随访时皮瓣和供瓣区外观。末次随访时,测量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参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评估患者对患手外观满意度,测量患指与健侧拇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及患手与健手虎口角。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2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血运良好、无感染;供区伤口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指端及指腹无疼痛,皮瓣无异位感,拇指桡侧供区仅残留轻微线性瘢痕。末次随访时,本组患者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为6~11 mm。18例患者对患手外观表示非常满意,3例患者对患手外观表示满意。本组患者患指TAM为(140±5)º、患手虎口角为(94±9)°,分别与健侧拇指的(141±5)°、健手的(95±9)°相近(t=-2.024、-1.142,P>0.05)。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营养血管皮瓣解剖恒定、操作简便,修复拇指指端、指腹创面后,拇指外形美观、功能恢复好,为拇指指端、指腹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法,尤其适合急诊开展。

  • 标签: 外科皮瓣 拇指 指损伤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前臂外侧皮神经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指背复合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游离带肌腱的尺动脉腕上掌侧穿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40例指背复合组织缺损患者(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分别应用筋膜皮瓣修复与游离带肌腱的尺动脉腕上掌侧穿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0.00%)相比,观察组(95.00%)更高,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游离带肌腱 尺动脉腕上掌侧穿支皮瓣 指背复合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