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晚期维生素D水平对婴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筛选2019年1月至6月于本院进行产检及分娩的初产妇18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8±5)岁,根据孕晚期维生素D水平分为缺乏组、不足组及正常组3组,每组60例。以儿童神经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CNBSR 2016)检查评估婴儿神经行为,并比较3组CNBSR 2016得分情况。结果正常组婴儿发育商(DQ)[(96.13±8.74)]显著高于不足组和缺乏组[(88.45±8.26),(86.48±8.16)](均P<0.001),不足组DQ略高于缺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孕妇维生素D水平与婴儿DQ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6,P<0.05)。结论孕晚期维生素D水平对婴幼儿的神经发育影响较大,对孕晚期维生素D缺乏者给予及时的补充,对促进婴儿的神经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孕晚期 维生素D 婴幼儿 神经心理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3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70例;护理组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分析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结果护理组焦虑评分为(41.2±4.7)分,对照组为(48.7±5.5)分;护理组抑郁评分为(39.7±5.4)分,对照组为(52.7±4.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有效地改善了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理疏导 冠心病伴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内镜表现及内镜下治疗效果。方法纳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镜下治疗的27例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超声内镜表现、病理特征及内镜下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的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黏膜下隆起,超声内镜检查示病变长径(0.69±0.44)cm(0.32~2.00 cm),来源于黏膜下层14例(51.9%)、黏膜肌层8例(29.6%)、黏膜层5例(18.5%),诊断准确率92.0%。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21例,ESD术后出血发生率4.8%。术后病理为G1级20例(74.1%),G2级6例(22.2%),G3级伴淋巴管癌栓1例(3.7%)。术后随访3~36个月总生存率96.3%,对于局限于黏膜下层以内、无脉管浸润的G1、G2级神经内分泌瘤患者,EMR术后复发率较ESD高(33.3%比0,P=0.042);EMR与ESD术后出血、穿孔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内镜可用于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术前诊断,对2 cm以内、黏膜下层以内、无脉管浸润的G1、G2级胃肠神经内分泌瘤ESD治疗复发率低于EMR。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腔内超声检查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