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优质护理应用在门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0月到2023年6月门诊中80例患者纳入研究,用双盲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护进行常规护理与中医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安全管理、专业技能考核和健康护理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管理、专业技能考核和健康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优质护理应用在门诊护理中的作用巨大,不仅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管理、专业技能和健康护理操作水平,常规护理联合中医优质护理的整体效果优于只进行常规护理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意义重大,能够更好帮助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护理

  • 标签: 中医优质护理 门诊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效果。方法:以我社区服务中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2022年6月到12月期间的288例参与预防接种的儿童为参考组对象,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2023年1月到7月期间的273例参与预防接种的儿童为研究组对象。对比分析两组儿童接种疫苗过程中的配合度,儿童家长的满意度以及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后,研究组儿童的配合度与家长的满意度分别为96.7%、95.2%,均显著高于参考组;此外,研究组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应9.5%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社区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改善,进而提高儿童在接种过程中的配合度以及家长的满意度,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接种的不良反应,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社区儿童预防接种 优质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呈现上升趋势,1.91亿的65岁及以上人群占总人口比重的13.5个百分点,与上一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该指标上升了4.63个百分点。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地加深,“健康养老(简称康养)”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已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相应的康养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康养是健康中国行动实践的一个有机部分,国内学者将其分为三个维度即“健康、养老、养生”,其主张“以养为手段,以康为目的”,是在生命的“丰度、长度、自由度”上的拓展,是联合外部环境赋予老年人从身体到精神层面以最大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康养服务即为老年人提供的能够满足其健康养老需要的相关服务,而其康养服务需求在各方面均体现了一定的差异性,应根据老年人的差异化服务需求匹配不同的服务模式。而如何应对不断增长的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特征的康养服务需求,值得引发深思。

  • 标签: 城区老年人社区护理 服务需求 供给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在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以本院在2022年10月到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焦虑、不安等情绪。结果:对发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的情绪明显得到改善。开展前后护理的患者情绪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发热门诊 心里状况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强化急诊护理效果,本研究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在研究中,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急诊科急诊治疗干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比较,观察组在急救反应、急诊等待、现场抢救评分为8.31±0.43、37.88±0.54、15.87±0.21,优于对照组9.17±0.65、54.76±0.33、16.86±0.34;两组患者急诊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抢救干预评分为94.64±1.65、93.88±0.76、93.61±1.43,优于对照组89.87±1.64、90.87±0.98、92.34±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的措施应用效果更为理想,有利于优化患者抢救时间,提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满意度,在今后护理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急诊急救护理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