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diabetes mellitus,DM)是全球关注的重大慢性病之一,目前我国糖尿患病人数居全球首位。糖尿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最常见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患病率逐年攀升,已经超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成为慢性肾脏的首位病因。由于DKD发生机制复杂,其防治策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多种疗法在减少DKD患者尿蛋白排泄、延缓肾脏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从DKD基础治疗及新兴疗法两方面对DKD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治疗学 降糖药物
  • 简介:摘要糖尿肾病(DKD)已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的首要病因,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加强DKD防治已迫在眉睫。但由于DKD发病机制复杂,缺乏特异有效的干预靶点,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突破性进展,致使终末期DKD不断增多。本文对DKD治疗进展的几个关键节点进行述评,以期规范DKD的临床治疗,推动DKD研究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 简介:摘要糖尿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的一种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此类患者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患者进入终末期后的治疗非常棘手,而且其预后比非糖尿肾病患者差。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清楚地了解DKD的发病机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能在不同水平调控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表达但不编码蛋白质的RNA。研究发现多种lncRNA在DKD发生发展的不同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相比于可预测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突变带来的影响,lncRNA突变带来的影响非常难以预测。目前lncRNA在不同疾病中的研究已经呈井喷之势。大量文献对lncRNA在DKD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论证,DKD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如Wnt/β-catenin、PI3K/AKT等诱导包括细胞质基质沉积、纤维化、炎性反应、足细胞及肾小管损伤等在内的各种表型的改变。lncRNA调控DKD表型的分子机制及涉及的信号通路错综复杂,本文旨在总结DKD中lncRNA的研究进展,并在最新证据下根据调控的不同表型将lncRNA以及信号传导通路进行整合,便于宏观视角下把握lncRNA在DKD中发挥的作用,为之后的lncRNA研究提供见解。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RNA,长链非编码 基因调控网络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糖尿肾脏是(DKD)是糖尿严重的肾脏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质谱分析法可以检测DKD患者的血液、尿液、组织等标本的生物标志物,已成为研究热点,在早期诊断、致病机制研究、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质谱分析法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肾病(DKD)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中心就诊的DKD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DKD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以及在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慢性肾脏(CKD)分期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分析高钾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临床资料完整、符合标准的DKD患者1 721例,其中男1 117例(64.9%),年龄(56±12)岁;女604例(35.1%),年龄(59±12)岁。血钾水平为(4.93±0.77)mmol/L,其中男性和女性血钾水平分别为(4.92±0.77)mmol/L和(4.93±0.76)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2);以CKD分期进行分组,CKD 1~5期患者的血钾水平分别为(4.58±0.52)、(4.65±0.47)、(4.86±0.59)、(5.21±0.79)、(5.61±0.88)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701,P<0.001)。高钾血症的总体发生率为37.0%(636/1 721),其中轻、中、重度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7.4%,10.5%和9.1%,不同性别高钾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36.8%比女性37.3%,χ²=0.035,P=0.851);CKD 1~5期高钾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6.3%、21.2%、37.6%、55.2%、72.5%,发生率随CKD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χ²=365.72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OR=0.975,95%CI:0.972~0.979)、舒张压(OR=0.985,95%CI:0.975~0.994)、血钠(OR=0.972,95%CI:0.945~1.000)是DKD患者高钾血症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DKD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为37.0%,发生率随肾功能恶化逐渐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舒张压、血钠是其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高钾血症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糖尿肾病糖尿常见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现有临床常用诊断指标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存在不足,亟需新型生物标志物的挖掘应用。本文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从糖尿肾病诊断预测、进展预后、治疗靶点3个方面对蛋白质组学在糖尿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随着肾脏学开始朝着精确医学方向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将是重要抓手,以针对不同的患者使用个体化方案来改善诊断、治疗和预后。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蛋白质组学 生物标志物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肾病(DKD)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基于最新版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 v1.4)中2001年6月至2012年10月共计5万余例患者的住院信息,筛选出DKD患者的数据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肾脏(CKD)〕、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ICU住院时间及ICU住院期间是否进行机械通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否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泌尿道感染(UTI)、糖尿酮症酸中毒(DKA)、急性心肌梗死(AKI)等以及ICU预后,同时收集患者入住ICU首个24 h内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的基线值及ICU住院期间的极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KD患者ICU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死亡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筛选416例DKD患者,因数据缺失排除20例,最终纳入396例,其中ICU内存活220例,死亡176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岁:57.13±13.04比52.61±14.15),合并高血压和CKD的比例更低(11.4%比23.6%,26.7%比41.4%),SOFA评分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血K+的基线值更高〔SOFA评分(分):5.86±2.79比4.49±2.56,BUN(mmol/L):18.4±10.0比14.8±9.0,SCr(μmol/L):387.2±382.8比284.6±244.9,K+(mmol/L):4.64±0.99比4.33±0.86〕,ICU住院时间更长〔d:2.65(1.48,5.21)比2.00(1.0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一步分析ICU住院期间主要实验室指标极值显示,死亡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BUN和SCr的最大值(max)与最小值(min)以及血K+max均明显高于存活组〔WBCmax(×109/L):17.3±10.3比14.5±7.3,WBCmin(×109/L):7.9±4.1比6.7±2.7,BUNmax(mmol/L):23.8±10.4比18.8±10.2,BUNmin(mmol/L):11.0±6.6比9.3±6.6,SCrmax(μmol/L):459.7±392.5比350.1±294.4,SCrmin(μmol/L):246.6±180.3比206.9±195.4,K+max(mmol/L):5.35±0.93比5.09±0.99〕,血红蛋白最小值(Hbmin)和血糖最小值(Glumin)均明显低于存活组〔Hbmin(g/L):87.4±14.5比90.6±16.5,Glumin(mmol/L):4.0±1.7比4.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患者ICU住院期间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比例均明显高于存活组(37.5%比24.1%,32.4%比20.0%,均P<0.01),且UTI和AMI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存活组(29.5%比19.1%,8.5%比3.6%,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R)=1.019,95%可信区间(95%CI)为1.003~1.036,P=0.023〕、SOFA评分(OR=1.142,95%CI为1.105~1.246,P=0.003)、WBCmin(OR=1.134,95%CI为1.054~1.221,P=0.001)和BUNmax(OR=1.010,95%CI为1.002~1.018,P=0.018)是DKD患者ICU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死亡危险因素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6,敏感度为61.6%,特异度为73.2%。结论为防止DKD患者ICU住院期间病情恶化,应密切关注患者血生化指标,尤其是肾功能指标,并及时对症处理;同时应积极预防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重症监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康对糖尿大鼠造影剂诱导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7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65 mg/kg)建立糖尿模型。造模4周后,取24只糖尿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造影剂肾病组、术前生理盐水灌胃的造影剂肾病组(生理盐水组)、术前血脂康灌胃的造影剂肾病组(血脂康组),每组6只。所有动物均于造影剂给药24 h后处死,收集血液和肾脏组织,检测生化、炎症、氧化应激以及病理等相关指标。结果给予造影剂24 h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血脂康组大鼠血肌酐[(59.3±3.3)μmol/L比(73.2±4.1)μmol/L]、血尿素氮[(13.8±0.5)mmol/L比(16.3±0.6)mmol/L]、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蛋白(sNGAL)[(41.4±2.0)ng/ml比(54.9±4.4)ng/ml]和尿肾损伤分子1(uKIM-1)[(11.1±0.5)ng/ml比(16.6±0.5)ng/ml]均降低(均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血脂康组肾小管扩张、刷状边界丧失和肾小管细胞坏死的程度较轻。进一步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血脂康组氧化应激指标改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血脂康组肾丙二醛[(12.1±0.7)nmol/mg比(15.5±0.8)nmol/mg]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35.0±2.2)U/mg比(23.7±3.4)U/mg]和肾亚硝酸盐[(1.7±0.1)nmol/mg比(1.2±0.1)nmol/mg]升高(均P<0.05)。炎症反应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血脂康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血脂康可能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糖尿大鼠造影剂诱导的肾功能不全和组织病理学损伤。

  • 标签: 糖尿病 造影剂肾病 血脂康 氧化应激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河南省城乡40岁以上糖尿患者慢性肾脏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2015年6月至2019年7月对河南省许昌、驻马店、洛阳和郑州4个地区40岁以上糖尿患者慢性肾脏的罹患情况进行调查。比较慢性肾脏和无慢性肾脏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患者慢性肾脏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3 067例糖尿患者,男1 238例,女1 829例,年龄(60.9±9.7)岁,其中农村居民占85.8%(2 633/3 067)。共有1 155例受访者罹患慢性肾脏,慢性肾脏糖尿患者中的总体患病率为37.7%(95%CI:35.9%~39.4%)。与无慢性肾脏组比较,慢性肾脏组患者年龄较大[(61.4±10.3)比(60.6±9.3)岁],体质指数较高[(25.8±3.7)比(25.4±3.6)kg/m2],男性(43.2%比38.7%)、城市居民(19.4%比11.0%)和规律饮酒者(15.8%比12.7%)占比较高,罹患高血压(57.0%比37.2%)、高尿酸血症(10.7%比7.1%)和血脂异常(46.5%比42.7%)的比例也较高(均P<0.05)。4.9%(149/3 067)的糖尿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1,35.6%(1 092/3 067)存在白蛋白尿。糖尿患者中城市居民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51.6%(95%CI:50.0%~53.2%),农村居民患病率为35.4%(95%CI:34.4%~36.4%),城乡之间糖尿患者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规律饮酒(OR=1.27,95%CI:1.00~1.61,P=0.046)、中度体力活动(相对于轻度体力活动)(OR=1.23,95%CI:1.01~1.51,P=0.039)、高血压(OR=2.27,95%CI:1.95~2.64,P<0.001)、血脂异常(OR=1.21,95%CI:1.04~1.40,P=0.012)和高尿酸血症(OR=1.56,95%CI:1.21~2.02,P=0.001)为慢性肾脏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河南城乡地区40岁以上糖尿患者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较高,饮酒、体力活动度较大、罹患慢性疾病等因素与之相关。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横断面研究 中老年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PM2.5主要成分多环芳烃(PAHs)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6至9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肾活检病理证实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3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47.3±12.9)岁。同期选择继发性膜性肾病(SMN)和微小病变肾病(MCD)各10例为对照组,留取血标本检测PAHs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分析PAHs与临床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HO-1之间的关系。结果与SMN和MCD组相比,IMN组患者PAHs浓度均升高[(4.1±1.9)mg/L 比(2.6±1.7)mg/L、(2.8±1.0)mg/L,均P<0.05]。PAHs浓度与β2微球蛋白、总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9、0.336、0.653,均P<0.05),与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9、-0.530,均P<0.05)。此外,PAHs浓度与HO-1水平呈负相关(r=-0.358,P=0.017),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AHs浓度每升高1 mg/L,HO-1浓度下降1.737 μg/L(P=0.035)。结论PAHs在IMN患者中水平较高,其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参与IMN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肾小球肾炎,膜性 血红素加氧酶-1 氧化性应激 多环芳烃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资料,检测患者血液苯并[b]荧蒽含量,探索苯并[b]荧蒽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苯并[b]荧蒽与24 h尿蛋白量(r=0.444,P=0.011)、血肌酐(r=0.351,P=0.029)、胱抑素C(r=0.677,P<0.001)、β2微球蛋白(r=0.700,P<0.001)、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r=0.567,P=0.001)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357,P=0.027),证实了PM2.5成分苯并[b]荧蒽可能参与了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生。

  • 标签: 膜性肾病 颗粒物 PM2.5 苯并[b]荧蒽 磷脂酶A2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实施按摩推拿治疗时对其临床疗效所展现的实施效果和实施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数为100例,均来自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诊断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奇偶数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和按摩推拿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疼痛及颈椎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颈椎功能评分更高,且疼痛评分更低。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实施按摩推拿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颈椎功能评分,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按摩推拿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尿表皮生长因子(EGF)和EGF/MCP-1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肾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IMN患者67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39例,年龄(47.6±14.2)岁,同期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1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及血尿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MCP-1和EGF水平,分析尿MCP-1、EGF及EGF/MCP-1水平与临床病理相关性。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尿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6.0,12.6)比8.4(6.5,10.2) ng/mg Cr,P=0.575],IMN患者尿MCP-1为0.37(0.21,0.69)ng/mg Cr,高于对照组的0.09(0.02,0.19)ng/mg Cr(P<0.001),而EGF/MCP-1比值低于对照组[22.2(15.1,36.6)比87.6(71.2,132.7), P<0.001]。尿MCP-1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0.303,P=0.012),与尿点式白蛋白呈正相关(r=0.368,P=0.002);EGF与eGFR呈正相关(r=0.722,P<0.001),与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IFTA)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312,P=0.011);而EGF/MCP-1与eGFR呈正相关(r=0.693,P<0.001),与尿点式白蛋白和IFTA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261,P=0.028和r=-0.68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F/MCP-1是中-重度IFTA的保护性因素(OR=0.891,95%CI:0.844~0.949,P=0.008)。结论IMN患者尿液MCP-1升高,EGF/MCP-1降低,且与临床指标相关,特别是EGF/MCP-1与中-重度IFTA独立相关,具有作为IMN生物标志物的潜能,可能有助于IMN的诊断。

  • 标签: 肾小球肾炎,膜性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表皮生长因子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学特征。方法对截至2020年2月19日24时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1 265例确诊病例(包括地区分布,重症及死亡例数),及其中整理汇总的河南省各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公布的1 07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详情(含有详细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信息)进行流行学调查研究。结果1 079例患者中男性573例(53.2%),女性505例(46.8%),男∶女为1.14∶1;高发年龄集中在36~59岁(553例,51.3%),平均年龄为46(四分位间距为24)岁;515例(47.7%)有武汉居住、旅游、经商或火车在武汉短暂停留史,382例(35.4%)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1 265例患者中重症病例72例(5.7%),病死率为1.5%;河南省信阳市(269例,21.26%)、郑州市(156例,12.33%)、南阳市(155例,12.25%)、驻马店(139例,10.99%)最多,其次是商丘(91例,7.19%)、周口(76例,6.01%);其中605例患者中发热有553例(91.4%),乏力44例(7.3%),咳嗽110例(18.2%),咳痰19例(3.1%),畏寒6例(1.0%),寒颤7例(1.2%),流涕21例(3.5%),鼻塞8例(1.3%),咽干咽痛24例(4.0%),头痛21例(3.5%),前胸疼痛6例(1.0%),气促18例(3.0%),消化系统症状者21例(3.5%);死亡病例年龄在33~86岁,平均年龄为72(四分位间距为17)岁;男性7例(63.6%),女性4例(36.4%)。结论河南省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且与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存在家族聚集性发病现象;新增病例总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死亡病例以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男性居多。

  • 标签: 河南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高胆固醇血症对慢性肾脏(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生风险的影响及性别差异。方法资料来源于"河南省城市社区成年人慢性肾脏流行学调查"数据,研究对象来自河南省城市20个社区年龄≥45岁的中老年人群。根据血总胆固醇水平四分位数和性别进行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高胆固醇血症对发生CKD风险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结果4 779例资料完整的调查对象入选本研究,男性1 934例(40.5%),女性2 845例(59.5%),年龄(61.3±7.7)岁,血清总胆固醇(5.0±1.0)mmol/L。女性高胆固醇血症、白蛋白尿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的患病率分别为10.7%(305/2 845)、6.4%(182/2 845)和2.8%(79/2 845);男性分别为12.7%(245/1 934)、6.9%(133/1 934)和2.3%(45/1 934)。女性人群中,与Q1组比较,Q2和Q4组eGFR下降的患病率较高(均P<0.05)。男性人群中,白蛋白尿和eGFR下降的患病率随血胆固醇水平增高而升高(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别Z=12.231、8.862,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胆固醇血症为中老年人群白蛋白尿和eGFR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OR=1.49,95%CI 1.08~2.07,P=0.016;OR=1.65,95%CI 1.03~2.65,P=0.037)。按照性别分组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胆固醇血症为白蛋白尿和eGFR下降的影响因素,而男性高胆固醇血症并非白蛋白尿和eGFR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OR=1.54,95%CI 0.96~2.46,P=0.075;OR=1.89,95%CI 0.93~3.89,P=0.082)。按照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四分位数分组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Q2和Q4组女性人群中,高胆固醇血症是eGFR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OR=2.35,95%CI 1.29~7.61,P=0.003;OR=2.51,95%CI 1.38~8.39,P=0.001);Q2、Q3、Q4组男性人群中,高胆固醇血症是白蛋白尿的独立影响因素(OR=1.80,95%CI 1.01~3.41,P=0.047;OR=1.85,95%CI 1.02~3.35,P=0.044;OR=2.33,95%CI 1.33~4.33,P=0.002)。结论中老年人群高胆固醇血症是C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存在性别差异,为临床CKD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高胆固醇血症 肾功能不全,慢性 蛋白尿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