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形态学特点,探讨和分析其组织发生、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化分析18SPT标本。结果:18患者中16女性,2男性,年龄12—65岁,平均32岁。13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均无复发,5失访。肿瘤直径平均7cm,有包膜,16为实性区与囊性区混合,2无囊性区。组织学上肿瘤细胞有实性和假乳头2种排列方式,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以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成假乳头状突起为特征,常见泡沫细胞团、胆固醇裂隙。免疫化:β-联蛋白(β-Cat)核阳性13,α1-抗胰蛋白酶(α1-AT)阳性18,波形蛋白(Vim)阳性18,CD10阳性14,孕激素(PR)阳性12,细胞角蛋白(CKpan)阳性5,突触素(Syn)阳性3,嗜铬素A(CgA)阳性4。结论:①SPT与胰腺其他多种肿瘤具相似的组织学形态,需鉴别;②β-Cat在SPT瘤细胞胞核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