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logistic回归与χ2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决策树模型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07-2013年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689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通过问卷调查和病历查阅获得母亲及其新生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母亲孕周及分娩方式等基线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母亲及其新生儿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通过构建CHAID决策树模型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689例新生儿中,HBV宫内传播率为11.47%(79/689)。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logistic多因素模型1与多因素模型2分析结果均显示,剖宫产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保护因素(OR=0.25,95%CI:0.14~0.43;OR=0.27,95%CI:0.15~0.46);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以及HBV DNA水平≥2×105 IU/ml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OR=3.89,95%CI:2.32~6.51;OR=3.48,95%CI:2.12~5.71)。CHAID决策树模型共筛选出3个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其中,母亲分娩前HBeAg状态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分娩方式和母亲HBV DNA水平;母亲分娩前HBeAg与分娩方式、分娩方式与母亲分娩前HBV DNA水平间存在交互作用,HBeAg阳性且行阴道分娩的母亲所生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率由19.08%增至29.37%,行阴道分娩和HBV DNA水平≥2×105 IU/ml的HBe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率升至33.33%。结论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HBV DNA水平≥2×105 IU/ml和阴道分娩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与阴道分娩、阴道分娩与母亲HBV DNA高载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logistic回归与CHAID决策树模型可互为补充,能更好地识别HBV高危人群,有利于准确地制定预防策略。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传播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患者的特征,探讨HBsAg阳性的影响因素及因素间复杂的网络关系。方法于2014年9-11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MMT门诊正在接受治疗的1 040名患者,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病历查阅等方式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吸毒情况、MMT情况、性行为、抗-HCV、HIV感染情况等,检测HBsAg、抗-HBs、抗-HCV情况,通过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HBsAg阳性的影响因素及因素间复杂的网络关系。结果研究对象1 031例,HBsAg阳性率为11.35%(117/1 031),抗-HCV阳性者740例,HBsAg阳性率为10.27%(76/740)。控制混杂因素后,抗-HBs阳性与阴性者相比,不易出现HBsAg阳性(OR=0.05,95%CI:0.03~0.09);抗-HCV阳性与阴性者相比,也不易出现HBsAg阳性(OR=0.30,95%CI:0.17~0.52);有乙型肝炎(乙肝)家族史比没有乙肝家族史者更容易出现HBsAg阳性(OR=5.30,95%CI:2.68~10.52)。贝叶斯网络模型结果显示:乙肝家族史、抗-HBs与HBsAg阳性直接相关,抗-HCV、最近3个月注射吸毒、治疗期间吸食其他毒品与HBsAg阳性间接相关。结论MMT门诊患者中抗-HBs、乙肝家族史、抗-HCV、最近3个月注射吸毒及治疗期间吸食其他毒品与HBsAg阳性相关。

  • 标签: 美沙酮维持治疗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特征 贝叶斯网络模型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