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YST2在胰腺癌细胞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及其对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2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于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确诊的54例胰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距离手术切缘>5 cm)。对人胰腺癌细胞系ASPC1和BXPC3进行敲低处理(ASPC1敲低组和BXPC3敲低组),对CFPAC1和SW1990进行过表达处理(CFPAC1过表达组和SW1990过表达组),未经处理的为ASPC1、BXPC3、CFPAC1和SW1990空载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患者的胰腺癌细胞,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PDE和人胰腺癌细胞系ASPC1、BXPC3、CFPAC1、SW1990,以及敲低组、过表达组和空载对照组的MYST2蛋白质水平。采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比较敲低组、过表达组与空载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侵袭和集落形成能力。对54例患者的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进行MYST2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MYST2不同表达水平对诊断胰腺癌的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54例胰腺癌患者病理切片中,高分化13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15例,未分化2例,胰腺癌细胞MYST2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为3.12±1.67、2.87±1.59、2.12±1.03、1.08±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1, P<0.05)。4种胰腺癌细胞系ASPC1、BXPC3、CFPAC1、SW1990的MYST2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PDE(1.41±0.47、1.40±0.93、1.13±0.62、1.71±0.46比0.82±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5、1.577、1.319、1.832,P均<0.05)。BXPC3敲低组MYST2水平低于BXPC3空载对照组(0.39±0.12比0.75±0.34),ASPC1敲低组低于ASPC1空载对照组(0.43±0.22比0.82±0.48),CFPAC1过表达组高于CFPAC1空载对照组(1.38±0.45比0.82±0.37),SW1990过表达组高于SW1990空载对照组(1.34±0.65比0.51±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4、1.378、1.319、1.934,P均<0.05)。ASPC1敲低组细胞增殖较ASPC1空载对照组缓慢,80 h增殖峰值低于空载对照组(1.02±0.77比4.31±2.45);BXPC3敲低组细胞增殖较BXPC3空载对照组缓慢,80 h增殖峰值低于空载对照组(0.91±0.24比2.84±0.53);SW1990过表达组胰腺癌细胞增殖较SW1990空载对照组快,80 h增殖峰值高于空载对照组(3.10±0.67比1.04±0.17);CFPAC1过表达组胰腺癌细胞增殖较CFPAC1空载对照组快,80 h增殖峰值高于空载对照组( 5.45±1.13比1.01±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7、1.316、1.292、1.501,P均<0.05)。在迁移能力检测中,ASPC1敲低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少于ASPC1空载对照组(34.08±17.62比118.76±5.31),BXPC3敲低组少于BXPC3空载对照组(18.62±9.64比57.90±12.67);SW1990过表达组多于SW1990空载对照组(134.84±24.65比37.82±6.73),CFPAC1过表达组多于CFPAC1空载对照组(65.79±27.46比11.68±5.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75、1.322、1.437、1.219,P均<0.05)。在侵袭能力检测中,ASPC1敲低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少于ASPC1空载对照组(9.79±5.75比45.76±12.71),BXPC3敲低组少于BXPC3空载对照组(23.46±11.13比84.92±17.65),SW1990过表达组多于SW1990空载对照组(156.42±34.50比42.13±22.17),CFPAC1过表达组多于CFPAC1空载对照组(112.64±47.82比39.09±17.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4、1.635、1.423、1.119,P均<0.05)。在集落形成数量方面,ASPC1敲低组少于ASPC1空载对照组(13.15±6.42比86.79±35.17),BXPC3敲低组少于BXPC3空载对照组(14.93±9.30比52.93±15.76);SW1990过表达组多于SW1990空载对照组(129.10±57.31比62.42±37.43),CFPAC1过表达组多于CFPAC1空载对照组(157.98±66.45比74.35±34.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8、1.290、1.274、1.462,P均<0.05)。胰腺癌组织MYST2评分高于癌旁胰腺组织[(3.04±2.23)分比(1.32±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9,P<0.05)。当MYST免疫组织化学总评分为3分时,曲线下面积最大(0.888,95%可信区间0.827~0.948),约登指数为0.56。结论MYST2与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有关,其高表达可促进胰腺癌发展。

  • 标签: 胰腺肿瘤 组蛋白酰基转移酶 MYST2 表型
  • 作者: 施文 黄晓明 王凤丹 冯云路 焦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全科医学科(普通内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对Caroli综合征(C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并探讨提高早期诊断可能性的方法。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并经病理或临床、影像学诊断为CS的1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影像学表现[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诊治情况等。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例CS患者的中位年龄(范围)为18岁(1~39岁);其中男10例、女8例,男女比为5∶4;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中位时间(范围)为24个月(1个月至28年),确诊时15例患者已出现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8例出现胆系感染;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胀(6例)、发热伴或不伴腹痛(5例),食欲不振(3例)等;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包括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丙氨酸转氨酶和胆红素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4例患者自身抗体阳性。4例患者根据肝活体组织检查病理结果明确诊断;14例患者通过影像学明确诊断,其中腹部超声对CS的诊断成功率为4/18,CT为11/15,MRI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为12/16;腹部超声的典型表现为肝囊肿+脾大,CT典型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其中可见"中心点征";MRI典型表现为肝内胆管呈多发囊状扩张。18例CS患者中,1例行右半肝切除术,3例等候肝移植中,其他14例患者均因经济原因选择对症治疗。结论CS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诊断存在延迟,临床和影像学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可能是影响CS患者早期确诊的原因之一。腹部超声发现脾大+肝囊肿可能为临床和影像学医师提供CS的诊断线索。

  • 标签: Caroli综合征 临床特征 影像学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中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导致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所有接受胃ESD治疗的患者,分析患者病史资料、胃内病变特点、操作过程及患者预后。结果共纳入422例患者的437处病变,其中胃上皮性肿瘤406例。ESD术中出血率为32.3%(141/437),其中急性大出血2例。ESD术中出血可增加肌层损伤和术中穿孔的发生概率,延长操作时间,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ESD术中出血的发生主要与术中解剖粘连、病变位于上中2/3胃、标本面积≥15 cm2、男性、非ESD绝对适应证相关。结论术中出血是胃ESD操作的限速因素,应注意把握操作适应证,对于男性患者、病变位于上中2/3胃、切除标本较大或术中存在解剖粘连时,应注意预防术中出血的发生。

  • 标签: 胃肿瘤 出血 危险因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