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患者采用宫颈康栓联合微波治疗的效果,以便为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所收治的180例重度宫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微波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宫颈康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出血时间、阴道排液量等术后情况与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度宫颈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宫颈康栓与微波治疗联用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而且还可以缩短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出血时间、阴道排液时间,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宫颈炎 微波治疗 宫颈炎康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联合检测对行根治性放疗的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27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束后3年末的生存情况将入组病例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治疗前外周血实验室指标,计算出PLR、NLR,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参数的差异。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PLR、NLR、SCC单独预测及联合预测模型对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3年总生存(OS)的预测效能。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共127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纳入研究,生存组96例,死亡组31例。两组患者在FIGO分期、肿瘤最长径、淋巴结转移、PLR、NLR和SCC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NLR、S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0、0.712、0.700,PLR+NLR+SCC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可提高至0.784。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 Ⅲ期、FIGO Ⅳ期、淋巴结转移、PLR≥205.555、NLR≥3.060及SCC≥6.950 ng/ml是影响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3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LR、NLR、SCC对预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3年OS具有较好的价值,PLR+NLR+SCC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宫颈肿瘤,中晚期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鳞状细胞癌抗原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