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成分肺结节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7年经本院就诊并经CT诊断为肺结节的111例患者相关资料。所有结节均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并获得明确的病理结果。通过分析不同成分肺结节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类型,评价其临床预后。结果手术切除及获得病理的结节共计117个,其中纯磨玻璃结节37个,混合型磨玻璃结节64个以及实性结节16个,不同成分的结节均多见于女性,尤其是纯磨玻璃结节(pGGN)(83.8%,P=0.027),实性结节的直径显著大于混合型磨玻璃结节(mGGN)和pGGN(P<0.001),不同成分的结节均多位于右肺上叶。所有结节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0%(10/111)。不同成分的结节其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GN病理类型以原位腺癌(AIS)为主(51.4%,P<0.001),mGGN也以AIS为主(37.5%,P=0.001),而实性结节的病理类型主要为浸润性腺癌(IAC)及其他(P<0.001)。恶性肿瘤组结节成分以mGGN为主,良性病变组以pGGN为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恶性肿瘤组与良性病变组结节均好发于右肺上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6),且恶性肿瘤组与良性病变组在结节大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节的成分与病理类型关系密切,随着结节内实性成分的增多、结节直径的增大,有可能发展为浸润性腺癌。肺结节的CT筛查有利于早期肺癌的诊断与治疗,从而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结节病,肺 胸外科手术,电视辅助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3.0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于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7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并诊断为CSP共38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利用扫描仪器GE 750 W获取所有病例盆腔MRI图像,分析病灶特征、生长方式、有无血管流空、孕囊与瘢痕相交长度及孕囊距子宫浆膜面的距离及收集临床相关治疗方案。结果在MR上孕囊可表现为单纯囊性及混杂包块型,混杂包块型较单纯囊性妊娠囊有更大的最大径、孕囊体积以及与子宫瘢痕相交长度,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孕囊的生长方式上可分为外生型及内生型,外生型较内生型孕囊血供更为丰富,距子宫浆膜面距离更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在1~ 3个月内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恢复至正常值,预后良好。结论磁共振对CSP患者可进行全面评估,充分了解病灶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为定制个性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剖宫产瘢痕妊娠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细支气管腺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分子病理学改变。结果患者男性3例,女性9例,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37~72岁),其中1例患者具有吸烟史。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外周磨玻璃样病变或实性结节。大体为灰白、灰褐色结节,切面质软或含有黏液,无包膜,最大径5~15 mm。镜下病变由不同比例的肺泡上皮细胞、纤毛细胞、黏液细胞及基底细胞混合而成,部分肿瘤黏液细胞和纤毛细胞很少或缺如,主要形成乳头状、腺腔样及平坦型结构。免疫组织化学p40和细胞角蛋白5/6阳性,显示存在连续的基底细胞。基因检测示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KRAS的突变。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细支气管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肺外周结节性病变,患者预后较好。影像及病理均易误诊为恶性,明确诊断尤其是术中冷冻切片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把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接收的84例脑外伤患者划分为干预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基于常规护理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干预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 康复 脑外伤 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菲曼德助产凝胶对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预防的效果。方法:随机取孕产妇 400例为观察对象,孕产妇于 2019年 8月 至2020年 6月期间入我院进行阴道分娩,以数字法对孕产妇进行编号,然后随机抽取进行分组,共分得对照、研究两组,各计 200人次。对照组自然生产,不使用助产凝胶,研究组在第二产程间断使用菲曼德助产凝胶。以孕产妇组间第二产程时间、会阴侧切率、阴道及会阴撕裂情况为观察指标,评价使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第二产程为( 47.24±15.21) min,对照组为( 77.94±30.11) min,研究组更短( P< 0.05);对照组会阴侧切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明显( P< 0.05);对照组会阴及阴道裂伤例数高于研究组,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对于阴道分娩孕产妇来说,菲曼德助产凝胶的使用可保护女性阴道不受外界微生物侵害,增强产道润滑性,减轻自然分娩过程中的阻力和疼痛,降低阴道裂伤、会阴撕裂及侧切率,缩短第二产程,预防感染。因此可应用并推广至临床范围。

  • 标签: 助产凝胶 阴道分娩 会阴侧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纺锤体和动粒相关蛋白2(SKA2)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CDC2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1年3月临沂市人民医院107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以上组织中SKA2和CDC20的表达,采用χ2检验行相关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KA2表达率为67.29%(72/10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SKA2表达率15.89%(17/1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28,P<0.01)。SKA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6.889、6.348、5.7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KA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年龄、组织学分型、组织学分级无相关(χ2=0.015、0.008、0.15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组织中CDC20表达率为47.66%(51/10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CDC20表达率12.15%(13/1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89,P<0.01)。CDC20表达水平与乳腺癌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7.330、5.888、4.2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C20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无相关(χ2=0.002、0.205、0.09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KA2和CDC20在乳腺癌中表达异常增高、并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提示SKA2和CDC20可能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 标签: 乳腺癌 纺锤体和动粒相关蛋白2 免疫组织化学法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