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舱内气压变化对容量型输液泵使用安全和泵速准确的影响。方法在高气压(表压0~0.10 MPa)和常压(北京地区大气压力)环境下,使用容量型输液泵泵速实时监测系统,测定输液泵设定流量为50、100 ml/h时的瞬时流量和平均流量,每种流量重复测定7次。观察容量型输液泵在高气压环境下(表压0~0.10 MPa)的使用情况,并比较在2种环境下输液泵的瞬时流量和平均流量。结果高压氧舱内匀速加、减压及高压稳压过程中,容量型输液泵可正常使用,未出现电器安全事故及使用故障。设定输液泵流量为50、100 ml/h时,输液泵的瞬时流量和平均流量在高气压(表压0~0.1 MPa)和常压环境下,测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量相对示值误差均在±2%之内。结论容量型输液泵可在高压氧舱内安全使用,且泵速准确。

  • 标签: 容量型输液泵 高压氧舱 安全性 准确性
  • 简介:摘要路桥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要对其中涉及到的所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然后通过合理的设计来保证其安全与耐久,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国家经济的腾飞带动着道路桥梁建设的发展,而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又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对目前我国路桥设计中安全和耐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改进路桥设计中关于安全和耐久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 标签: 路桥设计 安全性 耐久性
  • 简介:摘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桥梁施工、进度的重要保障,也是桥梁工程建设的基础。随着桥梁工程的增多,我国桥梁施工现场安全事故也逐渐增多,纠其原因就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没有到位。

  • 标签: 桥梁施工 现场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建设越来越多。我国公路的发展实现重要标志就是迅速扩充的二级公路以及该公路的运输能力,但是在我国现有公路建设项目中存在着工作量较大、工期短、施工技术难度较高等特点,这就对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主要针对二级公路施工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分析,阐述了二级公路施工安全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拟定二级公路施工的安全管理方案,以期为公路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提供相应的借鉴作用。

  • 标签: 二级公路 公路特点 施工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化社会之中,冶金工业生产逐渐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冶金工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下的冶金工业发展的体量、速度和模式,当下我国一些冶金企业的安全管理理念落后,安全管理意识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安全管理模式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导致了冶金工业生产中的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基于此,对进行冶金工业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探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冶金工业 安全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行业中的机械化水平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机械化水平的使用,提升了建筑行业的施工效率。随之,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也逐渐增多。怎样才能自爱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防止故障发生,从而保障人们生命安全,是建筑行业人员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就建筑机械使用中的安全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 标签: 建筑企业 建筑机械 设备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建筑电气工程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指建筑里的电气和相关设备,主要包括电缆、电线以及电气等,且电气工程影响因素较多,电气工程易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本文就针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展开分析与探讨,以确保使用安全和确保质量。

  • 标签: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 质量控制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电气自动化控制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以及各界认识一直都非常重视电气自动化控制,并且投资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开支持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发展,但是尽管如此,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而且也严重影响了电气事业的发展。本文就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现状、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的检测以及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检测的重要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强化措施,希望对我国加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能够有所帮助。

  • 标签: 电气自动化 控制设备 可靠性
  • 简介:随着近些年西部高校的扩招和新发展,学校的内部权力和利益面临新的分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有效缺失问题也凸显出来。其中有西部高校办学的外部环境的影响,有西部高校内部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原因,也有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原因。西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关系到西部高校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本文试图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一些对策,为西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和西部高校的新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西部 高校行政管理 有效性 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甘肃省饮水型地方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3、2016、2017年,采用前瞻研究方法,每年在甘肃省抽取16~19个饮水型地方氟中毒病区县(市、区)作为项目县,每个项目县抽取3个乡(镇),进行饮水型地方氟中毒防治知识的大众健康教育活动。每个乡(镇)中心小学校抽取4~6年级学生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活动;每个乡(镇)抽取3个行政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每年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均在每个乡(镇)抽取中心小学校5年级1个班的30~50名学生,及学校所在地家庭主妇15~30名,进行饮水型地方氟中毒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5年级小学生与家庭主妇健康教育干预后,饮水型地方氟中毒防治知识总的知晓率分别为89.55%(28 164/31 452)、86.61%(14 976/17 292),较干预前[53.40%(16 518/30 933)、51.88%(8 925/17 202)]显著提高(χ2=1 586.16、4 886.16,P均< 0.05);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饮水型地方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提高了36.15和34.73个百分点。结论甘肃省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饮水型地方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但仍存在基层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短缺和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等薄弱环节,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 标签: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机械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住院治疗的487例成人急性机械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487例中,259例为绞窄小肠梗阻(绞窄组),228例为非绞窄小肠梗阻(单纯组)。绞窄组均经术中探查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单纯组中167例经保守治疗痊愈而确诊,61例经术中探查确诊。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性别、年龄、腹痛、呕吐、压痛、反跳痛、肌卫等16项指标),CT检查常见征象(移行带、肠襻扩张征、肠壁密度增高征等15项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等16项指标)共47项观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方程对47项指标进行分析,对导致绞窄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两组47项术前指标比较,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共1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分别是性别(χ²=4.35,OR=0.67)、反跳痛(χ²=170.98,OR=45.12)、肌卫(χ²=113.79,OR=29.3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3分(χ²=12.94,OR=51.58)、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t=6.19,OR=1.14)、血乳酸脱氢酶≥245 U/L(t=2.37,OR=1.00)、C反应蛋白≥8 mg/L(t=2.23,OR=1.01)、白蛋白水平≤40 g/L(t=2.04,OR=0.97)、肠系膜积液征(χ²=49.44,OR=5.40)、肠壁密度增高征(χ²=222.78,OR=62.66)、肠壁增厚征(χ²=43.81,OR=3.49)、腹水征(χ²=237.29,OR=43.01)、鸟嘴征(χ²=231.50,OR=56.62)、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征(χ²=242.65,OR=34.90)、缆绳征(χ²=224.79,OR=53.48)。对此15项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肠系膜积液征(OR=12.94)、肌卫(OR=7.28)、腹水征(OR=6.42)、肠壁密度增高征(OR=4.30)、肠壁增厚征(OR=1.8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OR=1.14)共6项指标为发生绞窄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1),而男性(OR=0.50)则为保护因素。487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具有6个相关危险因素≤3个者260例,发生绞窄小肠梗阻59例(22.69%);具有≥4个相关危险因素者227例,发生绞窄小肠梗阻200例(88.11%)。结论对于成人急性机械小肠梗阻患者女性、腹水征、肌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CT影像呈现肠系膜积液征、肠壁密度增高征、肠壁增厚征等发生绞窄肠梗阻的可能大。

  • 标签: 肠梗阻 小肠 绞窄性小肠梗阻 危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机械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住院治疗的487例成人急性机械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487例中,259例为绞窄小肠梗阻(绞窄组),228例为非绞窄小肠梗阻(单纯组)。绞窄组均经术中探查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单纯组中167例经保守治疗痊愈而确诊,61例经术中探查确诊。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性别、年龄、腹痛、呕吐、压痛、反跳痛、肌卫等16项指标),CT检查常见征象(移行带、肠襻扩张征、肠壁密度增高征等15项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等16项指标)共47项观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方程对47项指标进行分析,对导致绞窄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两组47项术前指标比较,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共1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分别是性别(χ²=4.35,OR=0.67)、反跳痛(χ²=170.98,OR=45.12)、肌卫(χ²=113.79,OR=29.3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3分(χ²=12.94,OR=51.58)、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t=6.19,OR=1.14)、血乳酸脱氢酶≥245 U/L(t=2.37,OR=1.00)、C反应蛋白≥8 mg/L(t=2.23,OR=1.01)、白蛋白水平≤40 g/L(t=2.04,OR=0.97)、肠系膜积液征(χ²=49.44,OR=5.40)、肠壁密度增高征(χ²=222.78,OR=62.66)、肠壁增厚征(χ²=43.81,OR=3.49)、腹水征(χ²=237.29,OR=43.01)、鸟嘴征(χ²=231.50,OR=56.62)、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征(χ²=242.65,OR=34.90)、缆绳征(χ²=224.79,OR=53.48)。对此15项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肠系膜积液征(OR=12.94)、肌卫(OR=7.28)、腹水征(OR=6.42)、肠壁密度增高征(OR=4.30)、肠壁增厚征(OR=1.8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OR=1.14)共6项指标为发生绞窄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1),而男性(OR=0.50)则为保护因素。487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具有6个相关危险因素≤3个者260例,发生绞窄小肠梗阻59例(22.69%);具有≥4个相关危险因素者227例,发生绞窄小肠梗阻200例(88.11%)。结论对于成人急性机械小肠梗阻患者女性、腹水征、肌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CT影像呈现肠系膜积液征、肠壁密度增高征、肠壁增厚征等发生绞窄肠梗阻的可能大。

  • 标签: 肠梗阻 小肠 绞窄性小肠梗阻 危险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一门学科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教学有效。初中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仍然处于被动状态,他们更加喜欢活泼的课堂氛围。对此,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以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的措施。

  • 标签: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问题 教学措施
  • 简介:摘要遗传弥漫型胃癌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胃弥漫型印戒细胞癌和乳腺小叶癌为特征。该综合征的遗传基础是编码E-钙黏蛋白的钙黏蛋白1(CDH1)基因的胚系突变。该患者为年轻女性,胃体后壁、胃体前壁见印戒细胞癌,外周血行基因二代测序检测显示CDH1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经多学科协作讨论后,行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同时指导肿瘤监测和一级亲属的基因检测。

  • 标签: 遗传性弥漫型胃癌 癌,印戒细胞 CDH1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开展有效的质量工作极为重要。由于整个工程涉及到的内容较多,管理起来较为复杂,因此管理时积极引进各种新工艺,提高整体的建设质量,进而促进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相关企业必须认识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希望能够在提升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最终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与进步。

  • 标签: 建筑工程管理 施工质量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耐久设计与材料选择问题。对混凝土结构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通过对不同材料在耐久方面的特性和性能进行比较,深入剖析了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的因素。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总结了一些有效的耐久设计与材料选择策略,为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混凝土结构 耐久性设计 材料选择 环境条件 性能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空封闭引流(VSD)负压吸引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四肢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荣军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四肢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均行VSD负压吸引联合Masquelet技术。观察患者康复指标变化,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炎因子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四肢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120例中,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为(10.53±2.39)d,感染控制时间为(14.32±3.24)d,创面封闭时间为(10.87±2.84)d,骨折愈合时间为(9.57±1.84)周。VAS评分术后1个月[(3.21±1.58)分]和术后3个月[(1.45±0.76)分]均低于术前[(8.23±1.52)分](t=25.082、43.704,均P<0.05);术后3个月低于术后1个月(t=10.996,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术前(t=14.798、29.598、30.599、47.970、17.161、31.587,均P<0.05);术后3个月血清TNF-α、CRP和IL-6水平均低于术后1个月(t=14.401、21.218、17.513,均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EFF)评分均高于术前(t=17.803、36.482,均P<0.05);术后3个月WHO QOL-BEFF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t=10.488,P<0.05)。结论VSD负压吸引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四肢开放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疼痛,减轻炎性反应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负压伤口疗法 引流术 四肢 骨折,开放性 骨折,粉碎性 炎症介导素类 疼痛 骨折愈合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