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由烧创伤、休克、感染等引发的危重症之一。脓毒症患者在各种病理生理机制下容易出现血管通透增高,导致组织液体积聚,血管内液体不足,引起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因素、介质参与调控脓毒症血管通透,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脓毒症的靶点。本文就近年研究脓毒症中血管通透相关的分子中意义较大的一些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1-磷酸鞘氨醇、肝素结合蛋白、Slit2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脓毒症 毛细血管通透性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特重度成年烧伤患者休克期凝血特征及其预警价值。方法将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7例特重度成年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队列研究,依据伤后60 d内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41(31,51)岁]和死亡组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50(43,58)岁]。统计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休克期常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BPC)、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数据行Wilcoxon秩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相关因素(α入选=0.05、α排除=0.1),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出风险因素。根据最佳阈值将所有患者再次分为高评分组和低评分组,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死亡组患者的烧伤总面积明显大于存活组(Z=2.980, P<0.01),其余基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PT [18.70(16.30,22.70)s]、APTT [46.45(41.00,57.10)s]和INR[1.55(1.30,1.96)]均明显高于存活组[16.10(14.30,16.90)s、40.80(36.20,42.80)s、1.30(1.10,1.40),Z=2.540、2.330、2.300,P<0.05],其余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总面积、PT、APTT为特重度成年烧伤患者伤后60 d内死亡的相关因素(比值比=1.190、1.214、1.109,95%置信区间=1.053~1.346、1.008~1.461、1.012~1.215,P<0.05或P<0.01),FDP与INR为特重度成年烧伤患者伤后60 d内死亡的潜在相关因素(比值比=1.040、4.559,95%置信区间=0.998~1.083、0.918~22.641,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APTT+FDP+烧伤总面积模型、APTT+FDP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APTT+FDP+烧伤总面积模型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4(95%置信区间=0.873~1.000),高于APTT+FDP模型评分的AUC [0.843(95%置信区间=0.713~0.973)]。APTT+FDP+烧伤总面积模型评分最佳阈值为-0.879 4,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95%置信区间=100%~100%)和87%(95%置信区间=74%~100%)。高评分组患者(最佳阈值>-0.879 4)生存比明显低于低评分组(最佳阈值<-0.879 4),χ2=27.090, P<0.01。结论特重度成年烧伤患者休克期凝血状态具有促凝和止血功能障碍,伴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特征。APTT+FDP+烧伤总面积模型评分>-0.879 4的特重度成年烧伤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 标签: 烧伤 休克 凝血 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烧伤总面积<30%体表总面积(TBSA)的吸入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结局。方法对2008年1月—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66例合并烧伤总面积<30%TBSA的吸入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观察研究。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地点、吸入损伤致伤因素、吸入损伤严重程度、合并烧伤总面积、气管切开情况、气管切开时间、机械通气情况、是否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微生物培养结果、总住院天数、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呼吸道感染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住ICU天数、总住院天数、机械通气天数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66例患者中男190例、女76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1岁且<65岁(217例),常见的受伤地点是密闭空间,吸入损伤最常见致伤因素是热空气,轻度和中度吸入损伤较为常见,合并烧伤总面积为9.00%(3.25%,18.00%)TBSA。在111例接受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在被送至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接受了气管切开术。本组患者总住院天数为27(10,55)d,160例入住ICU患者住ICU天数为15.5(6.0,40.0)d,109例行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天数为6.0(1.3,11.5)d。119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过呼吸道感染,检出了548株共35种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入损伤致伤因素、合并烧伤总面积、吸入损伤严重程度(中度和重度)、气管切开情况、机械通气情况和呼吸道感染情况是患者总住院天数的影响因素(β=-0.198、-0.224、0.021、0.127、0.164、-0.298、0.357、0.447,95%置信区间=-0.397~-0.001、-0.395~-0.053、0.015~0.028、0.009~0.263、0.008~0.319、-0.419~-0.176、0.242~0.471、0.340~0.555,P<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行机械通气、有呼吸道感染是影响患者总住院天数的独立危险因素(β=0.146、0.383,95%置信区间=0.022~0.271、0.261~0.506,P<0.05或P<0.01)。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吸入损伤致伤因素、合并烧伤总面积、吸入损伤严重程度(中度和重度)、气管切开情况(未行气管切开术、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情况、呼吸道感染情况是患者住ICU天数的影响因素(β=0.225、0.008、0.237、0.203、-0.408、-0.334、0.309、0.523,95%置信区间=0.053~0.502、0.006~0.010、-0.018~0.457、-0.022~0.428、-0.575~-0.241、-0.687~-0.018、0.132~0.486、0.369~0.678,P<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呼吸道感染是影响患者住ICU天数的独立危险因素(β=0.440,95%置信区间=0.278~0.601,P<0.01)。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受伤地点、吸入损伤致伤因素(烟雾、化学气体)、合并烧伤总面积、吸入损伤严重程度(中度和重度)、气管切开情况(未行气管切开术、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呼吸道感染情况是患者机械通气天数的影响因素(β=-0.300、0.545、0.163、0.005、0.487、0.799、-0.791、-0.736、0.300,95%置信区间=-0.565~-0.034、0.145~0.946、0.051~1.188、0.001~0.009、0.127~0.847、0.436~1.162、-1.075~-0.508、-1.243~-0.229、0.005~0.605,P<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吸入烟雾、重度吸入损伤、有呼吸道感染是影响患者机械通气天数的独立危险因素(β=0.210、0.495、0.263,95%置信区间=0.138~0.560、0.143~0.848、0.007~0.519,P<0.05或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伤地点、合并烧伤总面积(10%~19%TBSA、20%~29%TBSA)、吸入损伤严重程度(中度和重度)、气管切开情况(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未行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情况是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比值比=1.079、0.815、1.400、1.331、1.803、1.958、0.990、0.320、3.094,95%置信区间=0.840~1.362、0.641~1.044、1.122~1.526、1.028~1.661、1.344~2.405、1.460~2.612、0.744~1.320、0.241~0.424、2.331~4.090,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行机械通气是影响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4.300,95%置信区间=2.152~8.624,P<0.01)。结论合并<30%TBSA烧伤总面积的吸入损伤人群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影响合并烧伤总面积<30%TBSA的吸入损伤患者院内结局的因素包括吸入烟雾、吸入损伤严重程度、行机械通气、有呼吸道感染。此外,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在降低中度或重度吸入损伤患者呼吸道感染中有潜在价值。

  • 标签: 烧伤,吸入性 气管切开术 呼吸道感染 危险因素 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