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实验性研究来评估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段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研究选取了120例SOM患者,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抗生素治疗。本研究纳入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个月,每次随访时纳入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耳内镜下鼓膜穿刺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处方点评模式对西医合理用药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为了将当前西医用药合理性提升,首先需要采取有效的处方用药方式,研究开展对比实验,实验对象为本院2000件随机外来处方药,将处方药进行随机分组后,分别采取不同的用药方式,即不采取处方点评以及采取处方点评的方式,比较两组用药结果。结果:在对比后发现,观察组用药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用药过程中,采取处方点评方式可以将西药的用药合格率明显提升。

  • 标签: 处方点评模式 西药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应用在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内感染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45例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10月间收治的合并肺内感染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分析,使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成对比组22例,研究组23例,对比组需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对比组,且研究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针对于合并有肺内感染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大幅提高。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早期护理干预 肺部感染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鼻内镜术后采用鼻喷激素对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收治疗的10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患者的随机分组,其中51例对照组患者鼻窦内窥镜三级手术进行治疗,51例观察组患者在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应用鼻喷激素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复发率等方面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鼻内镜术 鼻喷激素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普拉洛芬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滴眼液对于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收治疗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患者的分组处理,其中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普拉洛芬进行治疗,50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贝复舒滴眼液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治疗效果上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普拉洛芬 贝复舒滴眼液 过敏性结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治疗中的风险因素与应对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所有患者的随机分组,其中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干预措施,43例观察组患者则应用治疗风险管理措施,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临床治疗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于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收治疗的30例闭眼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患者的分组处理,其中对照组15例应用常规手术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15例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在质量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方法:共随机选择130份样本进行研究分析,采取摇号方式进行分组,前者为质量控制前,后者为实施质量控制后,对比其制片有效率。结果:通过收集数据来看,实施质量控制后的观察组制片有效率明显有所提升。(P<0.05)。结论:在进行制片时,只有做好免疫组化病理技术控制工作,才能切实提高质量及检验结果的精确性。

  • 标签: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时间段内,选择48例我院接收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入院时间为划分依据,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获得研究结果。结果:经过药物治疗后血压和心率均有显著变化,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0.83%,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4.1%,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可降低患者血压和心率,且不良反应率低,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吲达帕胺 氨氯地平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18F-DOPA脑 PET显像对早期帕金森病( PD)的诊断及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33例早期 PD患者(观察组)与 1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 PET-CT现象资料,分析两组纹状体对 18F-DOPA摄取情况,对比纹状体 -枕叶摄取比( SOR)。结果:对照组壳核 SOR与尾状核 SOR分别为 2.48±0.26、 2.62±0.24,观察组起病同侧与对侧壳核 SOR分别为 2.01±0.23、 1.78±0.25,起病同侧与对侧尾状核 SOR分别为 2.18±0.33、 2.02±0.27,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此外在不同 H-Y分级上 1.5级 SOR降低明显。结论: 18F-DOPA脑 PET显像对早期诊断及评估 PD病情有重要意义。

  • 标签: 18F-DOPA 脑 PET现象 早期帕金森 诊断 病情评估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 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联合应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54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头颅 CT、常规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的基础上进行 DWI和 MRA联合检查,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型,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结果 1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和 41例急性脑梗死, DWI上均可显示相应部位脑实质呈高信号, ADC图呈低信号。在 MRA中, 8例正常, 46例发现血管异常, 表现为动脉闭塞、狭窄和硬化, 其中 12例表现为主支血管及其分支重度狭窄或闭塞, 32例表现为脑血管局限性轻中度狭窄、分支稀疏, 呈枯枝状, 并伴有主血管粗细不均匀及狭窄。结论 联合应用 DWI和 MRA能及时准确的诊断出早期脑梗死范围及供血动脉血管情况,为脑梗死的分型、早期溶栓及介入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评价资料。    【关键词】 急性期脑梗死;磁共振弥散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