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对2005年7月25-29日引发较大范围持续性暴雨的东北低的结构、度和水汽收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低是一个较深厚的冷性涡旋。初期,气旋性度出现在对流层中层,然后向中低层及高层伸展。而低加强阶段,气旋性度在对流层高层增加得最快,并逐渐向中低层传播,诱发地面气旋的发展;由于高低空锋生的相互作用,在低南部形成了深厚的近乎垂直的低层略前倾的“弓形”锋区。2)对度收支的计算表明,水平度平流项和水平辐散项对低的发展、加强起到最主要的作用。但在不同阶段,这两项的作用和大小各不相同。3)对流层高层位大值区在低东部向下传播,有利于低的发展加强,与低暴雨的落区位置较为接近。此外对卫星云顶亮度温度(TBB)的分析,发现低暴雨典型的涡旋云带中对流活动旺盛的地区与局地暴雨的位置对应。4)低暴雨的水汽初期主要来自北部,随着低纬地区西南季风的增强,沿副高西侧从低纬到中高纬建立起一条较强的水汽输送带,东北地区水汽收支以南北向的辐合为主。5)将2005年和1998年夏季6~8月的东北低暴雨个例的天气形势配置进行逐月比较,发现持续的较大范围的低暴雨过程与亚洲中高纬的阻塞形势、低的维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及夏季风和低纬系统的水汽输送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东北低涡 暴雨 位涡 涡度收支 水汽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