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收集并分析发生医源性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 2013年 1月 -2018年 12月发生的 39名暴露人员资料,统计分析相关指标。结果 39名暴露者中,护士人群最多,为 66.67%;暴露地点以病房、手术室最多,分别为 48.70%、 35.90%;暴露病原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为 66.67%;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为 87.18%;暴露的操作环节以手术操作和护理拔针居多,分别为 25.64%和 23.08%。结论 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健全各类规章制度,规范使用技术设备。

  • 标签: 医源性暴露 分析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护理中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应用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 月间入治的共 100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应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个性化健康知识教育后,疾病知识知晓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照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对比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概率小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照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对比意义( P<0.05 )。 结论: 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能够形成对于风湿性病症的有效护理,优化患者的疾病认知,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有效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个性化 健康教育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中随机挑选 7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结果:对照组贫血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 97.1%,观察组贫血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 88.6%,两组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实施 ABO+Rh甚至 kidds系统同型输注方法和” O”型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方法均能够有效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不同输血方法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选择痔上粘膜吻合术( TST)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 9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 TST组、 PPH组和 EPH组,每组患者各 30例。 TST组患者行选择痔上粘膜吻合术, PPH组患者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 EPH组患者行痔上粘膜环形错位套扎术。观察对比 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和肛肠动力学指标。结果 手术后, TST组患者的显效率为 90.00%,优于 PPH组的 76.67%及 EPH组的 70.00%( P<0.05)。 TS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0.64%,低于 PPH组及 EPH组的 27.66%、 31.91%( P<0.05)。肛肠动力学检测提示术后 1月 TST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和肛管最长收缩时间均高于 PPH组和 E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ST手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显著,有利于维持术后肛门动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高。

  • 标签: [ ] 选择性痔上粘膜吻合术 混合痔 肛肠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