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特殊要求下双相不锈钢的检测检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8
/ 2

浅析在特殊要求下双相不锈钢的检测检验

郭斌

(中石化工程质量监测有限公司 100010 )

摘要:

专利商的《双相不锈钢材质及施工要求》规定中,对铁素体含量为35~60%。焊接工艺评定为符合专利商的要求组织了专家论证和现场实际验证,对焊接过程的每项环节应用了各种检测检验方法,保证了焊接质量控制。对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检测难点,优化了射线检测工艺参数,保证了施工进度。

关键词:双相不锈钢;铁素体;无损检测

1.概述

某加氢裂化装置,由于前期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 209件双相不锈钢S32205管件需在本次整改修复项目施工中进行更换。更换管件的焊接和检测检验应符合专利商《双相不锈钢材质及施工要求》CPM-SU-5011-F版文件的相关规定中特殊要求。为保证双相不锈钢施工焊接质量,对焊接过程每项环节应用了各种检测检验方法。

2.双相不锈钢特殊要求

《双相不锈钢材质及施工要求》CPM-SU-5011-F版文件对铁素体规定:母材和热影响区铁素体含量需在40%~60%之间,焊缝金属铁素体含量需在35~60%之间【1】。施工单位为此做的TIG氩弧焊接工艺评定和TIG焊+焊条电弧焊焊接工艺评定所得结果如下:

(1)TIG氩弧焊接工艺,铁素体含量、冲击韧性、硬度等均符合专利商和相关规范的要求,现场焊接也能够达到相关要求;

(2)TIG焊+焊条电弧焊焊接工艺,经检测冲击韧性、硬度等均符合专利商和相关规范的要求,但焊缝表面的铁素体含量检验结果平均值为33%,达不到专利商要求的35-65%之间的要求。

采用全氩弧焊接工艺影响施工进度,采用手工TIG焊+焊条电弧焊焊接工艺焊缝表面的铁素体含量达不到专利商要求的35-65%之间的要求。

双相不锈钢的铁素体含量各占50%时,能最大限度地发其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TIG钨极氩弧焊的焊缝含氧量低,机械性能(特别是冲击性能)好,焊丝化学成分设计接近铁素体-奥氏体含量50-50%,机械性能就能满足要求。但手工电弧焊由于焊缝的含氧量高,焊接材料设计时,在满足双相钢基本的腐蚀性能后,相平衡向奥氏体含量较高的方向调整,以满足机械性能特别是冲击性能的要求,补偿由于焊缝含氧量高而引起的韧性损失,一般保证铁素体含量为30%以上。因此焊接工艺评定时,手工电弧焊的铁素体含量较低;在中间层焊接时,部分母材熔入焊缝中(母材的奥氏体化元素Ni含量5%,低于焊条的Ni含量9%),一定程度使铁素体含量增高,而在手工电弧焊盖面时,熔入焊缝的母材减少甚至为零,铁素体含量由焊条化学成分决定,铁素体含量降低。因此现场的焊接工艺实际上采用如下方法:钨极氩弧焊进行底层焊接,至少焊接三层,使接触介质的焊缝6—9mm厚度保证符合专利商要求的铁素体含量;接着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与钨极氩弧焊相间一层进行焊接,即手工电弧焊焊接一层,钨极氩弧焊焊接一层,盖面时采用钨极氩弧焊焊接。

3.原材料验收检验

材料到货检验验收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从源头上消除了施工质量隐患。其中,资料审查包括设计、制造工艺文件等质量证明文件;到货材料与采购规格书一致,满足采购规格书的要求;资料齐全方可实施材料实体验收;监督检验证书、监造报告等。宏观检查要求逐件进行外观检查,内外表面外观应光滑,无氧化皮,不得有裂纹、伤痕、损伤或其它缺陷。在外观检查的基础上,每种管件抽查一件,按照制造标准检查相应的几何尺寸。关键端部用卡尺测量,中间部位采用超声波测厚仪进行测量,中间部位至少壁厚测定检测四点。抽检5件。还应进行金相检测、光谱分析检测、硬度检测、渗透检测、铁素体含量测试。

4.施工过程中检测检验方法及工艺要点

4.1铁素体检验

4.1.1检验方法采用Fischer Ferits-scope方法进行铁素体含量测试。

4.1.2铁素体检验人员应持有金相检验资格证。

4.1.3检测部位应打磨直径25mm左右操作平台,检测过程不震动,测头应接触测试面并保持垂直。测量时应保持测量附近无强磁性物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2渗透检测

4.2.1渗透检测执行NB/T47013.5-2015标准。由渗透检测Ⅱ级人员现场操作检测。

4.2.2渗透检测剂中硫的总含量质量比应少于200×10-6,一定量渗透检测剂蒸发后残渣中的硫元素含量的质量比不得超过1%。

4.2.3渗透检测剂中卤素总含量(氯化物、氟化物)质量比应少于200×10-6,一定量渗透检测剂蒸发后残渣中的氯、氟元素含量的质量比不得超过1%。

4.2.4渗透检测灵敏度等级采用C级。检测方法选用着色溶剂去除型ⅡC-d。

4.2.5渗透检测前采用镀铬试块对操作工艺正确性进行验证。

4.2.6检测坡口和焊缝表面及其两侧至少25mm范围内应进行打磨,漏出金属光泽并不得有油脂、污垢、铁锈、氧化皮、纤维屑、焊剂、焊接飞溅或其他粘附的物质,采用清洗剂进行预清洗。

4.2.7渗透检测剂的温度和工件表面温度控制在10℃~50℃。

4.2.8施加渗透剂采用刷涂法,保证被检区域不少于10分钟连续润湿状态。

4.2.9去除多余的渗透剂采用清洗剂去除,先用干燥、洁净不脱毛的布依次擦试,直至大部分多余渗透剂被去除后,再用蘸有清洗剂的干净不脱毛布或纸进行擦拭,直至将被检面上多余的渗透剂全部擦净。但应注意,不得往复擦拭,不得用清洗剂直接在被检面上冲洗。

4.2.10喷涂显像剂时,喷嘴距被检面300mm~400mm,喷涂方向与被检面夹角为30°~40°,显像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0min。

4.2.11每个检件在渗透剂施加过程中、显像后应各留下影像资料(含缺陷显示),包括检件编号等。

4.2.12渗透检测完毕后应进行后清洗。

4.3射线检测

4.3.1射线检测执行NB/T47013.2-2015,检测技术采用AB级。

4.3.2采用Ir-192γ射线源进行射线检测,胶片采用AGFA-C4,增感屏采用0.1 mm铅箔增感屏。

4.3.3 根据现场安装情况采用源置于中心周向曝光和双壁单影透照方式。

4.3.4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在像质计上适当位置放置铅字“F”作为标记,“F”标记的影像应与像质计的标记同时出现在底片上,且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4.3.5 根据γ射线源曝光曲线确定曝光参数,底片黑度控制在2.5~3.5(标准要求2.0~4.5【2】)。

4.3.6底片评定范围内不应存在干扰缺陷影像识别的水迹、划痕、斑纹等伪缺陷影像。

5.检测过程中问题解决

在施工焊接过程中由于双相不锈钢大口径材料采购到货时间推迟,但施工节点不变,施工单位改变原有的施工计划安排,加快焊口焊接组对,缩短了预留给射线检测的时间和增加固定焊口检测的数量,原计划能进行采用放射源置于中心周向透照方式进行射线检测,现只能采用双壁单影透照方式。

5.1检测工作难点

因大口径材料到货时间推迟,施工单位施工计划安排改变,原计划预留1道固定焊口,现有Φ762×36mm规格的4道焊口和Φ813×38mm规格的4道焊口,共计8道焊口为固定焊口,只能采用双壁单影透照方式,按原编制的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这8道固定焊口检测时间大约需要24天检测完成,施工节点不能按时完成。

5.2采取措施优化检测工艺参数

5.2.1与加氢裂化装置人员协商延长射线作业时间。

5.2.2优化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中射线检测透照次数和胶片参数。原编制的每道固定焊口射线检测透照次数6次,优化为透照4次。具体为:管径813mm×厚度38mm(实际厚度为42mm)规格的管件,透照焦距为820mm,透照厚度为84mm,经优化射线检测工艺后,透照四次(每晚上透照两次),底片12张,透照一次曝光时间为5小时,第二次透照需准备时间30分钟,检测完成1道焊口正常状态下需要两天;管径762mm×厚度36mm(实际厚度为40mm)规格的管件,透照焦距为770mm,透照厚度为80mm,经优化射线检测工艺后,透照四次(每晚上透照两次),底片12张,透照一次曝光时间为4.5小时,第二次透照需准备时间30分钟,检测完成1道焊口正常状态下需要两天。胶片原选用AGFA-C4优化选用AGFA-C5胶片,同属于C4类胶片;优化透照次数和胶片参数均符合NB/T47013.2-2015标准要求。

5.2.3每次透照,贴双片避免因伪缺陷影像进行补片,优化射线底片暗室处理方式,保证底片黑度控制在2.5~3.5(标准要求2.0~4.5)。

通过上述优化8道固定焊口检测时间大约需要12天内检测完成,施工节点按时完成。

6.结论

此次双相不锈钢管件更换是加氢裂化装置施工计划控制的重要节点,通过每道焊接工序的控制,采用了多种检测检验方法进行检测检验,做到了焊接一次合格率100%,检测合格率100%。通过优化射线检测工艺参数,保证了施工节点按时完成。

参考文献

【1】美国雪佛龙有限公司的《双相不锈钢材质及施工要求》CPM-SU-5011-F版

【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NB/T47013-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