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抑郁症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20
/ 3

老年性抑郁症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郭建忠

包钢集团包钢三医院  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分析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性抑郁症患者共有80例,调查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分组方式是数字抽签法,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同时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以及生命质量指数。结果:比较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P<0.05,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SAS和SDS之间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和SDS明显降低,而且观察组降低较多,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指数是(9.35±0.42)分,对照组是(7.06±0.41)分,组间相比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并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满意度提高,从而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干预;心理分析;老年性抑郁症;护理满意度

近年来,由于人们精神压力的增加,抑郁症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目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重形势[1],造成老年人抑郁症的数量持续性增加,老年性抑郁症的发病因素除遗传以外,还有生活琐碎、社会地位改变等,通常采取药物治疗的措施,但是疗效不佳,需要注重患者的心理变化,并给予相应的疏导,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疾病的复发几率[2]。本次对该医院内接收的80例老年性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老年性抑郁症患者共有80例,调查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分组方式是数字抽签法,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年龄是从61岁至85岁,其平均值是(72.35±2.14)岁,患病时长是1年至10年,平均数是(4.26±1.38)年,男患者18例,女患者2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是从62岁至86岁,其平均值是(72.51±2.22)岁,患病时长是2年至9年,平均数是(4.33±1.31)年,男患者19例,女患者21例,以上数据相比无差异,P>0.05,组间可进行对比分析。入选标准:均确诊为抑郁症,年龄大于60岁,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调查研究,排除标准:患有中枢系统疾病,存在智力障碍的患者。

1.2心理分析

老年性抑郁症和脑部退行性改变、频繁受到精神方面刺激、长期药物治疗等有一定的关系。大部分患者是退休后有一种孤独感,被社会丢弃的一种心理。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年轻人大多在外工作或者是结婚没有住一起,空巢老人逐渐增加[3],尤其是丧偶老年人,常会出现孤独、丧失自信、焦虑不安、悲观绝望、疑神疑鬼、感情淡漠等不良情绪,同时还会有身体不适和失眠的情况,可引起意志活动的降低和认知行为障碍的情况,甚至可能出现自杀的心理。

1.3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叮嘱患者用药、饮食、作息以及运动等。观察组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包括(1)心理干预:主动和患者交谈,交谈时注意语速放慢、态度亲和、语气温柔,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并采用患者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时刻关心患者并给予一定的耐心,对患者的自尊心进行保护,使患者感到被重视和认可,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励。多引导患者诉说自己的一些情况,了解患者情绪不良的原因,可指导患者通过某种途径进行情绪发泄,如散步、唱歌、下棋等,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并对患者表示理解,使患者感受到这是一种对等谈话,进而心情放松,对护士的信任感增强,并遵从护士的叮嘱。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多给予关心和呵护,并采用合适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身心愉悦。(2)精神干预:和患者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主要是针对患者自残和自杀的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若患者意识清醒,给患者说明自身病情,使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明显提高,并对自身疾病控制意识显著增强。若患者意识不清晰,尤其是存在自残行为倾向的患者,需要时刻严格看守和关注,并做好安全措施,将危险品全部撤掉,叮嘱家属陪在患者身边,多给患者关心和照顾,在患者意识清晰情况下,给患者说明病情状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3)行为干预:全面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和心理状况,分析不良心理的原因,使患者明确不良心理对自身的伤害,正确引导患者的行为。使患者明确自身能力和价值,使患者有正确的认知体系,对自身不良情绪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多参与社会活动,展现自我,提高自信心。(4)运动干预:叮嘱患者每天早晨或者是傍晚时候在太阳光下活动,时间约为30min,并可以一直坚持下去,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氧运动,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提高身体素质。

1.4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借助的是医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4],涉及内容有护理技巧、护理质量、护理态度、专业知识等,满分为100分,可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焦虑和抑郁评价标准,借助的是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5],SAS标准临界值是50分,50分以下为无焦虑,50分以上为存在焦虑,而且分值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SDS标准临界值是53分,53分以下为无抑郁,53分以上为存在抑郁,而且分值越高表示抑郁越严重。

生命质量指数内容有疾病认知、总体感觉、社会支持、行为能力、健康意识,总分是10分,分值越高则生命质量指数越高。

1.5统计学分析

以上数据均在SPSS26.0中分析和处理,给予%和(±s)表示,组间对比方式是2检验或T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比较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P<0.05,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40

27(67.50)

12(30.00)

1(2.50)

39(97.50)

对照组

40

19(47.50)

6(15.00)

15(37.50)

25(62.50)

2

7.056

7.056

P

<0.05

<0.05

2.2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SAS和SDS之间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和SDS明显降低,而且观察组降低较多,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SAS

护理后SAS

护理前SDS

护理后SDS

观察组

40

50.26±8.49

42.13±8.15

53.26±8.59

45.02±6.14

对照组

40

50.36±8.81

49.86±8.92

53.33±8.71

51.78±7.92

T值

--

0.016

3.181

0.073

2.814

P

--

>0.05

<0.05

>0.05

<0.05

2.3生命质量指数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指数是(9.35±0.42)分,对照组是(7.06±0.41)分,组间相比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严重,增加了老年性抑郁症的发生几率,这与老年人社会地位改变、生理功能改变、家庭角色改变等有一定的联系,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其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方面的问题。患者通常表现为情绪容易有较大的波动,个人喜好范围变得狭窄,依赖性增强,情绪低沉,敏感性强,思维方面变得迟缓;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焦虑不安[6],身体出现不适感,对以往的兴趣爱好没有了兴趣,感觉自己目前没有价值,没有能力,有种深深的绝望感;患者年龄较大,生活能力降低,对亲人的需求更多,需要亲人来陪伴和帮助,但是若没有得到亲人的理解或者是帮助,出现抑郁症的情况会直接增加,老年人退休之后,会有严重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认为自己不再有用,被社会淘汰了[7]。因此,只是单一性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是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的,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症状,使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状态。常规护理在临床上使用时间较长,主要是关注患者用药、病情等方面,护理效果不如意[8]。个体化护理干预是新型的一种护理方式,主要是围绕患者的心理变化展开护理干预,重点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安慰,使患者情绪稳定,并可以自己控制意识,进而有效缓解病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比较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P<0.05,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SAS和SDS之间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和SDS明显降低,而且观察组降低较多,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指数是(9.35±0.42)分,对照组是(7.06±0.41)分,组间相比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老年性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可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9],同时稳定了患者的情绪,使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逐渐消失,积极面对疾病的治疗和生活,进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多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实现自我的价值。个体化护理干预是新时代医学护理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符合现代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10]。护士采用温柔的语气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引导患者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护士耐心听患者的诉说,并适时给予患者肯定和理解,使患者找到共同感并增强对护士的信任感,护士针对性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疾病的健康知识和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进行心理调节,给患者鼓励和支持,相信患者可以战胜疾病,从而提高患者的自信心,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11]。对于有自残和自杀行为倾向的患者,护士需要严格观察患者,并叮嘱家属时刻陪同在患者身边,将危险品全部撤掉,给患者提供安全的环境,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告知患者这种行为对自身身体的伤害以及对亲人的伤害,正确引导患者的行为,使患者有一定的行为约束能力,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会活动,展现自我的价值,进而找回自己的信心。同时叮嘱患者清晨或者傍晚在阳光下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12]

综上所述,分析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并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满意度提高,从而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秋华,符小玲,欧阳艳红,等.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在老年支气管扩张伴抑郁症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22,36(1):171-174.

[2] 王燕. 饮食与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伴抑郁症的应用效果[J]. 现代养生,2022,22(12):2152-2155.

[3] 易文娥. 放松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9):1631-1633.

[4] 李颖. 共情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22,35(z1):65-66,81.

[5] 汪钦林,陆雪玲,王海云,等. 放松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焦虑程度及睡眠的影响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2,29(14):96-98.

[6] 陈蕊. 认知重建技术在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包头医学,2021,45(1):58-60.

[7] 王微笑. 认知性心理护理应用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作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13):98-99.

[8] 王霞,熊军. 认知性心理护理应用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19):325-326.

[9] 侯旭荣,解延飞,李晓凡. 放松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焦虑程度及睡眠的影响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157-158.

[10] 庞利.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5):132-133.

[11] 俞敏. 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2021,10(6):242-243.

[12] 邓少兰,罗韵思,关素芳. 舒适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接受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治疗中的抑郁心理与满意度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19):32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