颧骨颧弓缩窄术中颧弓根部榫卯结构与端对端接触连接的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对比在颧骨颧弓缩窄术中颧弓根部断端通过榫卯结构与端对端接触2种骨连接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榫卯结构在该术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四川友谊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收治的行颧骨颧弓缩窄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典或改良L形颧骨颧弓截骨术进行治疗,根据颧弓根部断端的骨连接方式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患者采榫卯结构连接(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Ⅱ组采用端对端接触连接(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术后6~24个月测量2组颧骨体和颧弓根的内推距离、调查患者术后满意率,记录术后2年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表示,2组患者年龄、颧骨体和颧弓根内推距离比较采用t检验,2组患者性别构成比、术后满意率(非常满意与满意例数之和占各组总例数的百分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380例颧骨颧弓突出患者,其中Ⅰ组190例,男22例,女168例,年龄(26.8±8.6)岁;Ⅱ组190例,男16例,女174例,年龄(25.2±8.8)岁。2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和年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中面部宽度缩窄,面形得到明显改善。Ⅰ组和Ⅱ组颧骨体内推距离分别为(2.65±0.76) mm和(2.51±0.78) mm,颧弓根内推距离分别为(4.58±0.44) mm和(2.60±0.28) mm,2组颧骨体内推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 P=0.077),2组颧弓根内推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3,P<0.001)。术后Ⅰ组患者的满意率为75.8%(144/190),高于Ⅱ组的55.3%(105/190)(χ2=17.72,P<0.001)。2组患者术后感染、暂时性感觉异常、血肿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面部不对称、面颊下垂、骨缝及骨不连3种并发症,Ⅱ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在颧骨颧弓缩窄术中,颧弓根部断端通过榫卯结构连接比采用端对端接触的方式连接,可使面部获得更好的缩窄效果和远期稳定性,患者满意率更高,术后并发症更少。
出处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3年01期
出版日期 2023年03月1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