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冠状椎体裂的影像学表现及转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冠状椎体裂的影像学表现,评价MRI及超声对胎儿冠状椎体裂诊断的效能,分析胎儿冠状椎体裂的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产前超声疑诊椎体畸形且行MR检查诊断为冠状椎体裂胎儿40例,排除5例引产和14例失访胎儿,最终纳入21例产后行MRI复查的胎儿,孕周为25~34(29.1±2.6)周,男19例、女2例。胎儿脊柱MRI序列包括磁敏感加权成像(SWI)、T2-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分析胎儿冠状椎体裂的MRI征象和转归,对SWI、T2-True-FISP和超声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Friedman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评分的差异。计算SWI、T2-True-FISP和超声对胎儿冠状椎体裂的诊断准确度,三者间比较采用Cochran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修正McNemar检验。结果冠状椎体裂单发10例、多发11例,单纯累及腰椎16例、单纯累及胸椎2例、同时累及胸腰椎3例。矢状面SWI均可见椎体上纵行条状或点片状高信号,横断面见横行裂隙样高信号,将椎体分为前后两部分,19例前方体积大于后方。SWI、T2-True-FISP及超声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3,4)、2(2,2)、2(2,2)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4.24,P<0.001),两两间比较SWI的图像质量优于T2-True-FISP序列和超声(Z=-4.04,P<0.001;Z=-4.11,P<0.001),T2-True-FISP序列和超声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8,P=0.388)。SWI、T2-True-FISP及超声诊断冠状椎体裂的准确度分别为100%(21/21)、66.7%(14/21)、47.6%(10/21),SWI的诊断准确度优于T2-True-FISP和超声(χ²=5.14,P=0.008;χ²=9.09,P<0.001),T2-True-FISP和超声诊断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75,P=0.194)。21例胎儿出生后MRI随访显示冠状椎体裂均消失,其中1例伴脊髓空洞症,1例伴脂性终丝。结论MRI尤其SWI序列对胎儿冠状椎体裂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胎儿冠状椎体裂生后均消失,从影像学角度佐证其为正常的生理变异。
出处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2年05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