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双侧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应用双侧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24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16例,年龄62~87岁,平均72.6岁。单纯股骨远端骨折15例,AO分型A1型1例、A2型2例、A3型5例、C1型2例、C2型3例、C3型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9例,均为RorabeckⅡ型。术后指导患者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并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并测量股胫角与股骨角,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患膝功能。结果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4~115 min,平均96.6 min;术中出血量150~335 ml,平均为240 ml;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7个月,平均13.6个月;除1例一期植骨过少发生骨不连需要二次植骨外,其余23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6个月,平均4.6个月。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角度分别为92.2°±10.2°、98.6°±13.3°、106.4°±13.7°、115.7°±15.3°,伸直角度分别为-4.7°±4.1°、-1.2°±4.2°、0.7°±4.5°、1.8°±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03、12.68,P<0.001);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及伸直角度均大于术后1、3、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股胫角分别为171.2°±2.4°、170.7°±3.2°,股骨角分别为80.3°±1.7°、79.6°±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分别为(71.5±7.5)分、(74.6±9.3)分、(78.9±10.4)分、(84.7±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7,P<0.001);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大于术后1、3、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为优12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88%(21/24)。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出现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断裂或固定失效,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及不稳定。末次随访时单纯股骨远端骨折组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组屈曲角度、HSS评分分别为108.9°±15.7°和126.8°±3.7°、(80.2±8.8)分和(92.2±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2、4.52,P<0.05)。1例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经清创后愈合;1例出现骨不连,取髂骨植骨后愈合。结论采用双侧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尤其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应用中具有优势。
出处 《中华骨科杂志》 2022年14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