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蛋白组学和NCBI数据库探究反流性食管炎及细胞焦亡调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验证经典细胞焦亡途径在反流性食管炎(RE)发病中的作用并筛选出部分介导RE发病并调控细胞焦亡的基因。方法建立RE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食管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食管组织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天冬酶1(Caspase-1,CASP1)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食管组织中Gasdermin D(GSDMD)表达,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取大鼠食管下段组织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基于蛋白组学和NCBI数据库对RE调控基因及细胞焦亡相关基因进行比较,筛选出部分介导RE发病并调控细胞焦亡的基因。结果RE大鼠食管组织病理评分增高,肿大变形及破裂穿孔的食管黏膜上皮细胞数目增多,NLRP3、Caspase-1、GSDMD表达显著增加。蛋白组学分析获取的差异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NCBI中GENE数据库所获取的焦亡相关基因进行交叉分析,获取到9个重叠基因,其中6个表达上调,分别为半胱天冬酶8(Caspase-8,CASP8)、DExH-box解旋酶9(DHX9)、半胱天冬酶3(Caspase-3,CASP3)、间隙连接蛋白α1(GJA1)、组织蛋白酶B(CTSB)、蛋白酶体20S亚基beta 8(PSMB8)。3个表达下调,分别为APAF1相互作用蛋白(APIP)、免疫球蛋白(BSG)、脂联素(ADIPOQ)。结论细胞焦亡在R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CASP8、DHX9、CASP3、GJA1、CTSB、PSMB8、APIP、BSG、ADIPOQ这9个重叠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细胞焦亡参与RE的发生发展。
出处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2年04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