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MV)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治疗的68例MV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MV治疗48 h后是否并发VAP,将其分别纳入研究组(n=15)与对照组(n=53)。对2组患儿性别、出生胎龄、日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是否为早产儿、有无原发性肺疾病、Apgar评分、MV治疗时间、胃内容物反流,营养不良,血清白蛋白、白细胞介素(IL)-6与-8水平等,以及VAP新生儿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成组t检验与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对MV新生儿发生VAP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组新生儿性别构成比、日龄、出生体重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病例收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KY2021010)。结果①MV新生儿VAP发生率为22.1%(15/68)。采集研究组15例发生VAP新生儿支气管分泌物,共培养出16株致病菌株中,14株(87.50%)为革兰阴性菌,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占比较高,分别为50.00%(8/16)、18.75%(3/16)。②研究组患儿MV治疗时间与合并原发性肺疾病、胃内容物反流、营养不良、肠内营养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出生胎龄、Apgar评分,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原发性肺疾病、Apgar评分低、MV治疗时间长、胃内容物反流,均为影响MV新生儿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66、3.096、2.735、3.347,95%CI:1.326~5.187、2.053~6.752、1.035~4.068、2.438~7.186,P=0.013、0.006、0.024、<0.001)。结论MV新生儿VAP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合并原发性肺疾病、Apgar评分低、MV治疗时间长、胃内容物反流,均为影响MV新生儿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防控。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