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将信息技术教育列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内容,并规定作为必修课程,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所必需的信息素养。“读、写、算、信息素养”等基本学习能力在各国课程改革中倍受关注,并认为信息素养的养成是课改的一个热点。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变单一的课堂教育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育,变单纯地“接受式”学习为创新学习、研究性学习。教育改革的浪潮明显地波及到了图书馆,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教育关系到中学生将来能否立足于信息化社会的问题。作为对文献信息负有采集、存储、分析、开发和传递工作的中学图书馆,在对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教育方面应该是大有作为的。一、信息素养的涵义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波尔于1974年提出,并被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被解释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能”。1983年,美国信息学家霍顿认为教育部门应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以提高人们对联机数据库、通讯服务、电子邮件、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使...
作者 李欣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05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