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劳动观念的养成与劳动实践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 要:伟大的马克思提出:“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未来世界最重要的是科技、人才的竞争。在普通教育中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劳动技能教育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与学校教学课程体系中,劳动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中小学生劳动技能课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的标志,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从目前看,各地已经陆续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课,近期国家教育部又明确规定劳动课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教学范畴,指出小学生要学习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做饭、种植、养殖[1]。可见社会、家庭对开设这门课的认识和客观实践需要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未来对劳动教育这门课也会有更高的要求与认识。因此,劳动观念的树立要从小培养,学校要开展行之有效的劳动技能课,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出处 《中小学教育》 2022年15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1月16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