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土文献谈《诗经·国风》的诠释问题:以《关睢》为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通过研究上博《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以及其他各种早期资料中关于《关雎》的讨论,本文阐明,在战国晚期和秦汉时期对这一文本的理解与《毛传》和西汉《三家诗》中的诠释相当不同。这种早期的诠释将《关雎》与传统上被认作“淫诗”的一些文本——尤其是《郑风·将仲子》和《陈风·月出》——联系起来。此外,本文提议就《国风》整体而言,《毛传》不仅仅是对一部已存在的公认的《诗》的原始文本的诠释,还同时通过其选字、训诂注释和《小序》的整体效果,决定文本的字词与意义。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在摒弃《小序》的同时还继续接受《毛传》的训诂注释;我们也不能依靠《毛诗》和《毛传》来决定在《孔子诗论》一类文本中讨论的《国风》的字词与意义。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中华文史论丛》 2008年1期
出版日期 2008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