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抑制炎症介质HMGB1对恶性间皮瘤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glitazone,PGZ)对恶性间皮瘤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于2019年12月,选择人双相型恶性间皮瘤细胞株(MSTO-211H)和人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细胞株(NCI-H2452),给予不同终浓度的PGZ(0、10、50、100、150、200 μmol/L)处理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数量及形态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0、10、50、100 μmol/L PGZ处理细胞72 h时,细胞内PPAR-γ、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0、100 μmol/L PGZ处理细胞72 h时细胞内HMGB1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增殖标志物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GZ处理细胞后,培养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100、150、200 μmol/L PGZ处理组MSTO-211H细胞及150、200 μmol/L PGZ处理组NCI-H2452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光镜下可见,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恶性间皮瘤细胞明显减少,形态发生变化。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GZ处理组PPAR-γ mRNA表达水平上升(P<0.05);MSTO-211H细胞中100 μmol/L PGZ处理组的HMGB1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而NCI-H2452细胞处理组HMGB1 mRNA表达水平上升或无明显变化(P>0.05)。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结果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STO-211H细胞PGZ处理组中HMGB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NCI-H2452细胞中HMGB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给予PGZ处理后恶性间皮瘤细胞内肿瘤增殖标志物Ki67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PGZ可能通过激活PPAR-γ抑制HMGB1的表达从而抑制恶性间皮瘤细胞的增殖活力。
出版日期 2021年10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