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休克分级和指导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临床征象在儿童冷暖脓毒性休克中的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确定各型休克临床体征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确认临床医生优先选择哪些体征来确定休克类型和选择血管活性药物,并测试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与患者器官功能障碍时间延长或死亡(复杂病程)的相关性。设计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场所单中心大型学术型PICU。对象2012-2016年间按重症监护脓毒症路径治疗的18岁以下患儿。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临床体征(四肢温度、毛细血管再充盈、脉搏强度、脉压、舒张压)之间的一致性采用Fleiss和Cohen′s κ进行测量。临床体征与休克类型的关系,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如采用血管加压药而非正性肌力药治疗冷休克)与复杂病程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469例患儿中,临床医生确定307例(65%)为暖休克,162名(35%)为冷休克。所有临床体征的一致性较低(κ0.25,95%CI 0.20,0.30),但肢体温度、毛细血管再充盈和脉搏强度间的一致性好于脉压和舒张压。只有肢体温度(aOR 26.6,95%CI 15.5,45.8),毛细血管再充盈(aOR 15.7,95%CI 7.9,31.3)和脉搏强度(aOR 21.3,95%CI 8.6,52.7)与临床医生记录的休克类型相关。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86例患儿,其休克类型与所用血管活性药物并不一致(κ0.14,95%CI -0.03,0.31),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与复杂病程无关(aOR0.3,95%CI 0.1,1.02)。结论用于描述休克类型特点的常见临床征象的一致性较低,临床医生优先选择指标为肢体温度、毛细血管再充盈和脉搏强度。虽然临床医生判定的休克类型通常与所用血管活性药物不一致,但休克类型-血管活性药物不匹配与复杂病程无关。根据临床征象对休克进行分类应慎重。
出处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1年07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8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