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出院后6个月,电话随访组DSMQ评分和Morisky评分均高于常规随访组[(38.1±4.4)比(34.3±4.1)分,P<0.001;(6.5±1.2)比(5.7±1.0)分,P<0.001],且依从性良好者占比高于常规随访组[81.3%(39/48)比40.4%(19/47),P=0.031];HbA1c水平低于、HbA1c达标率高于常规随访组[(6.2±1.2)%比(6.7±1.4)%,P=0.042;72.9%(35/48)比51.1%(24/47),P=0.028];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随访组[6.2%(3/48)比25.5%(12/47),P=0.010]。药物不良事件主要包括低血糖、胰岛素注射部位脂肪硬结或感染、胃肠道反应等。结论基于电话随访的药学监护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用药依从性,进而提高其血糖控制效果,一定程度上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 />

基于电话随访的药学监护对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电话随访的药学监护对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9年1至12月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出院、住院期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9%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出院后随访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随访组和电话随访组。常规随访组患者出院后接受科室常规药学监护及随访6个月,包括每3个月1次门诊随访,第6个月行HbA1c检查;电话随访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临床药师基于电话随访的药学监护,电话随访频率为出院后前3个月每2周1次、后3个月每月1次。临床药师为2组患者建立随访登记档案,记录患者出院时情况和每次随访结果。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中文版)"评分(DSMQ评分,总分为48分,评分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好)、"8条目中文版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评分(Morisky评分,总分为8分,6~8分为依从性良好)、血糖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为HbA1c水平,以HbA1c<7.0%为达标计算达标率)和随访期内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95例,电话随访组48例,常规随访组47例。2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出院时体重指数、DSMQ评分、HbA1c水平及达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6个月,电话随访组DSMQ评分和Morisky评分均高于常规随访组[(38.1±4.4)比(34.3±4.1)分,P<0.001;(6.5±1.2)比(5.7±1.0)分,P<0.001],且依从性良好者占比高于常规随访组[81.3%(39/48)比40.4%(19/47),P=0.031];HbA1c水平低于、HbA1c达标率高于常规随访组[(6.2±1.2)%比(6.7±1.4)%,P=0.042;72.9%(35/48)比51.1%(24/47),P=0.028];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随访组[6.2%(3/48)比25.5%(12/47),P=0.010]。药物不良事件主要包括低血糖、胰岛素注射部位脂肪硬结或感染、胃肠道反应等。结论基于电话随访的药学监护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用药依从性,进而提高其血糖控制效果,一定程度上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出处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年06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7月2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