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瘢痕松解联合自体小颗粒脂肪移植在面部凹陷性瘢痕中的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瘢痕松解联合自体小颗粒脂肪移植治疗面部凹陷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9月至2019年5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5~27岁,中位年龄20岁。均以针状瘢痕分离器或10 ml注射器针头,经皮潜行剥离瘢痕组织、充分松解瘢痕纤维化粘连;从腹部抽取自体脂肪颗粒,静置、分离纯化后用1 ml注射器将脂肪均匀注入剥离后间隙及其周围0.5 cm范围。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石溪瘢痕量表对治疗前、治疗后3及6个月瘢痕进行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数据分析采用SPSS 25.0,计量资料如果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性,以±s表示,对多时点数据应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例患者治疗后即刻瘢痕凹陷消失,6个月后观察可见瘢痕表面平坦,颜色和弹性接近正常皮肤,局部皮肤质地柔软。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11例患者满意。治疗前、治疗后3及6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分别为(7.27±1.10)分、(2.64±0.81)分和(0.91±0.54)分,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98, P<0.001);治疗后3及6个月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石溪瘢痕量表评分分别为(2.00±0.89)分、(3.91±0.70)分和(4.45±0.69)分,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00, P<0.001);治疗后3、6个月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治疗后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患者满意度评价为(95.00±6.74)分。11例中有1例出现术后结节,经曲安奈德注射和按摩后缓解。结论微创瘢痕松解联合自体小颗粒脂肪移植治疗凹陷性瘢痕,可避免新的瘢痕形成及再次粘连,有效改善瘢痕的色泽和质地,操作简便、效果确切。
出处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年04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5月16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